斗粟尺布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比喻兄弟间因利害冲突而不和。
出处《史记 淮南衡山列传》:“一尺布,尚可缝;一斗粟,尚可春;兄弟二人不兼容。”
例子明·程登吉《幼学琼林》第二卷:“煮豆燃箕,谓其相害;斗粟尺布,讥其不容。”
基础信息
拼音dǒu sù chǐ bù
注音ㄉㄡˇ ㄙㄨˋ ㄔˇ ㄅㄨˋ
繁体鬥粟尺布
感情斗粟尺布是中性词。
用法作主语、宾语、定语;比喻兄弟不和。
近义词尺布斗粟
英语brothers at loggerheads
字义分解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挑三拣四(意思解释)
- 逆道乱常(意思解释)
- 隔靴搔痒(意思解释)
- 尾生之信(意思解释)
- 压岁钱(意思解释)
- 进本退末(意思解释)
- 废书而叹(意思解释)
- 刀光剑影(意思解释)
- 雄心壮志(意思解释)
- 归马放牛(意思解释)
-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意思解释)
- 民不畏死(意思解释)
- 乳臭未干(意思解释)
- 光前裕后(意思解释)
- 饱食暖衣(意思解释)
- 大开方便之门(意思解释)
- 令人满意(意思解释)
- 死对头(意思解释)
- 阳春白雪(意思解释)
- 峨峨洋洋(意思解释)
- 龙驭上宾(意思解释)
- 信口开河(意思解释)
- 人面狗心(意思解释)
- 绵里藏针(意思解释)
- 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意思解释)
- 超然绝俗(意思解释)
- 雷大雨小(意思解释)
- 落落寡合(意思解释)
※ 斗粟尺布的意思解释、斗粟尺布是什么意思由查查字学习工具网提供。
与《斗粟尺布》相关的谜语
与《斗粟尺布》相关的造句
相关成语
成语 | 解释 |
---|---|
离题万里 | 离:离开;题:题目;主题;题旨;万里:泛指很远。指说话或写文章同原先要表达的主题离得很远。 |
逆道乱常 | 指违背道德纲常。 |
有约在先 | 已经约定好了。指事情的处理方案已事先定好。 |
千锤打锣,一锤定音 | 比喻在众说纷纭的情况下发表决定性的意见。 |
销声匿迹 | 不出声;不露面。形容隐藏起来或不公开露面。销:消失。 |
拂袖而去 | 拂袖:甩袖子;表示生气。一甩袖子就走了。形容因言语不合很生气。 |
材轻德薄 | 指才德疏浅。有时用为谦词。 |
经纬天下 | 经,纬:治理。指治理国家。 |
过而能改 | 有了错误就能改正。 |
语不惊人 | 语:言语,也指文句。语句平淡,没有令人震惊的地方。 |
大千世界 | 佛教用语。世界的千倍为小千世界;小千世界的千倍为中千世界;中千世界的千倍为大千世界。后泛指广大无边纷纭复杂的世界。 |
燕雀安知鸿鹄志 | 鸿鹄:天鹅。比喻庸俗的人不能理解志向远大者的抱负。 |
拔苗助长 | 比喻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 |
欺善怕恶 | 欺侮善良者,惧怕凶恶者。 |
善游者溺 | 会游泳的人,往往淹死。比喻人自以为有某种本领,因此而惹祸。 |
倒裳索领 | 索:搜寻、寻求。把衣裳倒过来寻找领口。比喻办事抓不到要点。 |
经史百子 | 经:经学,经书,儒家经典著作。史:史学,史书。百子:诸子百家之学。旧指各个方面的很需要学问。 |
平生不作亏心事,夜半敲门不吃惊 | 平生:有生以来;亏心:违背良心。从来没有干过违背良心的事,即使夜半人敲门也不吃惊。形容为人处事光明正大,心地坦然。 |
爱则加诸膝,恶则坠诸渊 | 加诸膝:放在膝盖上;坠诸渊:推进深渊。指不讲原则,感情用事,对别人的爱憎态度,全凭自己的好恶来决定。 |
龙驭上宾 | 亦作“龙御上宾”。《史记·封禅书》:“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胡涘下迎黄帝。黄帝上骑,群臣后宫从上者七十馀人,龙乃上去。”后因用“龙驭上宾”为皇帝之死的讳饰语。意为乘龙升天,为天帝之宾。 |
安闲自得 | 自得:自己感到舒适。安静清闲,感到非常舒适。 |
心上心下 | 形容心神不安。 |
气味相投 | 气味:意指思想或志趣;投:合得来。指人思想作风相同;彼此很合得来。 |
万变不离其宗 | 宗:宗旨、目的。尽管形式上变化多端,其本质或目的不变。 |
不问青红皂白 | 比喻不分是非,不问情由。 |
悲不自胜 | 胜:经受得住。悲伤得使自己经受不住了。形容伤感至极;情难自禁。 |
改恶向善 | 指不再做恶,重新做好人。 |
横拖倒扯 | 犹横拖倒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