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私两利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见“公私两济”。
出处《文献通考·征榷四》:“惟有于耍闹坊场之地,听民酝造,纳税之后,从便酤卖,实为公私两利。”
例子全国工商业者必须在公私两利政策之下,自觉地严格遵守各级人民政府的法令,爱护国家财产,消灭旧社会假公济私、损人利己的恶劣作风。《新华月报》1951年第5期
基础信息
拼音gōng sī liǎng lì
注音ㄍㄨㄥ ㄙ ㄌ一ㄤˇ ㄌ一ˋ
繁体公私兩利
感情公私两利是中性词。
用法作谓语、宾语;指对公家私人都便利。
近义词公私两济、公私两便
字义分解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积不相能(意思解释)
- 学贯中西(意思解释)
- 自我批评(意思解释)
- 费尽心机(意思解释)
- 仰屋著书(意思解释)
- 蹑手蹑脚(意思解释)
- 快心满志(意思解释)
- 结驷连骑(意思解释)
- 折臂三公(意思解释)
- 目不斜视(意思解释)
- 螓首蛾眉(意思解释)
- 秽德垢行(意思解释)
- 不置可否(意思解释)
- 平心而论(意思解释)
- 文治武功(意思解释)
- 分工合作(意思解释)
- 古往今来(意思解释)
- 地大物博(意思解释)
- 断织劝学(意思解释)
- 时不我待(意思解释)
- 粉墨登场(意思解释)
- 才高七步(意思解释)
- 臭名昭著(意思解释)
- 汲汲顾影(意思解释)
- 平生莫做亏心事,半夜敲门不吃惊(意思解释)
- 鹬蚌相争(意思解释)
- 驾轻就熟(意思解释)
- 虑周藻密(意思解释)
※ 公私两利的意思解释、公私两利是什么意思由查查字学习工具网提供。
与《公私两利》相关的谜语
与《公私两利》相关故事
相关成语
成语 | 解释 |
---|---|
痛不欲生 | 悲痛得不想再活下去了。痛:悲痛;欲:想;打算。 |
识文断字 | 知晓文字。 |
畏缩不前 | 畏惧退缩,不敢前进。 |
尽信书不如无书 | 泛指读书不要拘泥于书上或迷信书本。 |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 路途遥远才能知道马的力气大小,日子长了才能看出人心的好坏。 |
长夜之饮 | 指通宵宴饮。 |
山雨欲来风满楼 | 比喻重大事件发生前的紧张情势。 |
旧地重游 | 重新来到曾经居住或游览过的地方。 |
无法无天 | 法:法纪;天:天理。旧指不顾国法和天理;任意干坏事。现多形容违法乱纪;不受管束。 |
寸步不离 | 寸步:极短的距离。一步也不离开。①形容两个人总是在一起;感情很融洽。②指距离很近;不离前后左右。 |
风流才子 | 风度潇洒,才学出众的人。 |
供不应求 | 供应不能满足实际需要。供:供应。 |
倦鸟知还 | 疲倦的鸟知道飞回自己的巢。比喻辞官后归隐田园;也比喻从旅居之地返回故乡。 |
青云直上 | 青云:指青天。直线上升;向高空飞腾直上。比喻人的地位直线上升。 |
文山会海 | 形容文件会议多得泛滥成灾。 |
贤母良妻 | 见“贤妻良母”。 |
香火姻缘 | 香和灯火都用于供佛,因此佛教称彼此意志相投为“香火因缘”。《北史·陆法和传》:“法和是求佛之人,尚不希释梵天王坐处,岂规王位?但于空王佛所,与主上有香火因缘,且主上应有报至,故救援耳。” |
闲情逸趣 | 同“闲情逸致”。 |
信口开河 | 随口乱说一气。指说话没有根据;不可靠。信口:随口;开河:指说话时嘴唇张合。 |
欺人自欺 | 自欺:自我欺骗。欺骗自己,也欺骗别人。 |
乐以忘忧 | 由于快乐而忘记了忧愁。 |
可有可无 | 可以有也可以没有。指无关紧要或不很重要。 |
在此存照 | 照:查考,察看。写下字据保存进来,以作凭证 |
为虎作伥 | 被老虎咬死的人变成鬼;又去引诱别人来让老虎吃;这种鬼叫作“伥”。比喻充当恶人的帮凶。 |
三十六计,走为上计 | 原本指无力与敌人对抗;最好是避开。后指事情已经到了无可奈何的地步;没有别的好办法;只能出走。 |
平时不烧香,急来抱佛脚 | 谚语。原比喻平时不往来,遇有急难才去恳求。后多指平时没有准备,临时慌忙应付。 |
欲速则不达 | 速:快;达:达到。指过于性急图快,反而不能达到目的。 |
连车平斗 | 形容冗员很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