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合之功的成语故事


匡合之功

拼音kuāng hé zhī gōng

基本解释匡:纠正;匡合:把天下纳入正轨。指治理国家的功劳。

出处汉·王褒《圣主得贤臣颂》:“齐桓设庭燎之礼,故有匡合之功。”


暂未找到成语匡合之功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匡合之功)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有两下子 欧阳山《三家巷》:“蒋介石这个角色还是有两下子的。”
令人神往 明 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今著述湮没,怅望当时蹈海之风,令人神往不已。”
易子而教
逢人只说三分话 宋·朱熹《朱子语类》第21卷:“如今俗语云,逢人只说三分话,只此便是不忠。”
照葫芦画瓢 宋·魏泰《东轩笔录》第一卷:“太祖笑曰:‘颇闻翰林草制,皆检前人旧本,改换词语,此乃俗所谓‘依样画葫芦’耳,何宣力之有?’”
仇人相见,分外眼红 谢扶民《壮族人民优秀的儿子韦拔群》:“仇人相见,分外眼红,于是双方的随员就对打起来了。”
坏法乱纪 西汉 戴圣《礼记 礼运》:“故天子适诸侯,必舍其祖庙,而不以礼籍入,是谓天子坏法乱纪。”
群龙无首 《周易 乾》:“用九,见群龙,无首,吉。”
心直口快 元 张国宾《罗李郎》第四折:“哥哥是心直口快射粮军,哥哥是好人。”
不费吹灰之力 清 刘鹗《老残游记》第17回:“他因听见老残一封书去,抚台便这样的信从,若替他办那事,自不费吹灰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