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断不断,反受其乱的成语故事


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拼音dāng duàn bù duàn,fǎn shòu qí luàn

基本解释当:应当,应该;断:决断。指应该做出决断的时候不决断,就会产生祸乱。指做事应当机立断,否则就会贻害无穷。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齐悼惠王世家》:“道家之言‘当断不断,反受其乱’,乃是也。”


暂未找到成语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当断不断,反受其乱)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枉尺直寻 先秦 孟轲《孟子 滕文公下》:“枉尺而直寻,宜若可为也。”朱熹集注:“枉,屈也;直,伸也。八尺为寻,所屈者小,所伸者大也。”
卵与石斗 汉 焦赣《易林 艮之损》:“卵与石斗,麋碎无疑。”
轻而易举 《诗经 大雅 烝民》:“人亦有言,德輶如毛,民鲜克举之。”宋 朱熹注:“言人皆言德甚轻而易举,然人莫能举也。”
嘘寒问暖 冰心《关于女人 我最尊敬体贴她们》:“孩子们安静听话,太太笑脸相迎,嘘寒问暖。”
一钱太守 清·李渔《无声戏》第二回:“成都有个知府,做官极其清正,有一钱太守之名。”
进本退末 西汉 桓宽《盐铁论 本议》:“愿罢盐铁酒榷均输,所以进本退末,广利农业便也。”
寸步不离 南朝 梁 任昉《述异记》:“夫妻相重,寸步不相离。”
平淡无奇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19回:“听起安老爷这几句话,说得也平淡无奇。”
唯物主义 毛泽东《在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上的讲话》:“没有同这些反面的东西作过斗争,你那个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是不巩固的。”
飞檐走壁 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26回:“这个人本来是一个飞檐走壁的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