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悔莫及的成语故事


后悔莫及

拼音hòu huǐ mò jí

基本解释后悔:事后的懊悔。指事后的懊悔也来不及了。

出处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光武帝纪上》:“反水不收,后悔不及。”


后悔莫及的典故

春秋时期,齐景公病重,让国惠子、高昭子帮助公子荼当上国君。齐景公死,其他公子分别逃往卫国、鲁国等地。齐国的陈乞想杀死国惠子和高昭子,从中挑拨他们与大夫们的关系,说不消灭他们就会后悔莫及,因此挑起了战争。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后悔莫及)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初生之犊不畏虎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十四章:“刚吃过早饭,人马全都汇齐,有些人震于闯王和李过的威名,不免惊惶,但有些人好像初生之犊不畏虎,磨拳擦掌地等待厮杀。”
苦中作乐 宋 陈造《同陈宰黄簿游灵山八首》自注:“宰云:‘吾辈可谓忙里偷闲,苦中作乐。’”
德重恩弘 唐·韩愈《袁州刺史谢上表》:“显荣频烦,称效寂蔑,又蒙赦其罪累,授以方州,德重恩弘。”
泥牛入海 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 潭州龙山和尚》:“我见两个泥牛斗入海,直至如今无消息。”
死要面子 张洁《沉重的翅膀》:“你知道爸爸死要面子,绝不会把这些事往外讲。”
有约在先 元·无名氏《举案齐眉》第一折:“老夫人,这事本已有约在先,况兼孩儿又执意定要嫁她,也是他的缘分了。”
以权谋私 邓小平《一靠理想二靠纪律才能团结起来》:“有的党政机关设了许多公司,把国家拨的经费拿去做生意,以权谋私,化公为私。”
河鱼腹疾 先秦 左丘明《左传 宣公十二年》:“河鱼腹疾,奈何?”
哀而不伤 先秦 孔子《论语 八佾》:“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不僧不俗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 张廷秀逃生救父》:“倘一时没眼色,配着个不僧不俗如醉如痴蠢物,岂不误了终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