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一答十的成语故事


问一答十

拼音wèn yī dá shí

基本解释形容所知甚多或口齿伶俐。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75回:“太尉此去,下官手下有个虞侯,能言快语,问一答十,好与太尉提拔事情。”


暂未找到成语问一答十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问一答十)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不登大雅之堂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一回:“这部评话,原是不登大雅之堂的。”
直言贾祸 先秦 左丘明《左传 成公十五年》:“子好直言,必及于难。”
遏恶扬善 《周易 大有》:“君子以遏恶扬善,顺天休命。”
鬼怕恶人 旧题宋·苏轼《艾子杂说》:“王曰‘前人已不住矣,又安敢祸之?’艾子曰:‘真是鬼怕恶人也。’”
万众一心 清 金安清《洋务宜遵祖训,安内攘外,自有成效说》:“如身之使臂,臂之使指,上下联络,万众一心。”
反哺之私 晋 成公绥《乌赋》:“雏既壮而能飞兮,乃衔食而反哺。”
狐死首丘 战国 楚 屈原《九章 哀郢》:“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
饮水思源 北周 庾信《征调曲》:“落其实者思其树,饮其流者怀其源。”
飞檐走壁 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26回:“这个人本来是一个飞檐走壁的贼。”
作乱犯上 清·黄世仲《洪秀全演义》第21回:“智者称为伐罪吊民,愚者即指为作乱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