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民蛊国的成语故事

拼音bìng mín gǔ guó
基本解释病:损坏,祸害;蛊:相传为人工培养的毒虫,引伸为毒害。害人民、害国家。
出处明·天然痴叟《石点头·贪婪汉六院卖风流》:“昔刘晏桑弘羊,利尽缁铢,而未尝病国病民,后世犹说其聚敛。”
暂未找到成语病民蛊国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病民蛊国)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满满当当 | 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23回:“原来银包不大,止那七两多银子已是包得满满当当的了,那里又包得这十两银子去?” |
讴功颂德 | 西汉·司马迁《史记·周本纪》:“民皆歌乐之,颂其德。” |
人面兽心 | 东汉 班固《汉书 匈奴传赞》:“夷狄之人贪而好利,披发左衽,人面兽心。” |
一指蔽目,不见泰山 | 谢觉哉《关于独立思考》:“至于全体的事,不管好处多大,总是‘一指蔽目,不见泰山’。” |
南辕北辙 | 西汉 刘向《战国策 魏策》:“以广地尊名,王之动愈数,而离王愈远耳。犹至楚而北行。” |
压岁钱 | 清·曹雪芹《红楼梦》:“两府男妇小厮丫鬟亦按差役上中下行礼毕,散押岁钱、荷包、金银锞,摆上合欢宴来。” |
户限为穿 | 唐 李绰《尚书故实》:“(智永禅师)积年学书,秃笔头十瓮,每瓮皆数石。人来觅书,并请题头者如市,所居户限为之穿穴。” |
宁为鸡口,毋为牛后 | 章炳麟《社会通诠商兑》:“宁为鸡口,毋为牛后,与使他人啖我而饱也,宁自啖而不足。” |
简明扼要 | 毛泽东《党委会的工作方法》:“讲话、演说、写文章和写决议案,都应当简明扼要。” |
平淡无奇 |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19回:“听起安老爷这几句话,说得也平淡无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