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蛇飞动的成语故事


龙蛇飞动

拼音lóng shé fēi dòng

基本解释仿佛龙飞腾,蛇游动。形容书法气势奔放,笔力劲健。

出处宋 苏轼《西江月 平山堂》词:“十年不见老仙翁,壁上龙蛇飞动。”


龙蛇飞动的典故

唐朝张丞相字写得不好,却偏偏喜欢写草书,他不是按正规的草书去写,而是自创,把字写得龙蛇飞动,让人辨认不出,这苦了帮他抄稿的侄儿。一次他侄儿帮他抄诗作时,字认不出就去问他,他自己也认不出来,却责怪侄儿怎么不早问他。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龙蛇飞动)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条条大路通罗马 艾煊《大江风雷》第五部:“小司书不等何为说完,就打断了她的话,说:‘条条大路通罗马。’”
合浦珠还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循吏传 孟尝》:“(合浦)郡不产谷实,而海出珠宝,与交阯比境……尝到官,革易前敝,求民病利。曾未逾岁,去珠复还,百姓皆反其业。”
假公济私 元 无名氏《陈州粜米》第一折:“他假公济私,我怎肯和他干罢了也呵!”
百川归海 西汉 刘安《淮南子 氾论训》:“百川异源,而皆归于海;百家殊业而皆务于治。”
门当户对 宋 张端义《贵耳集》中卷:“个样村僧,岂是寻常种草?要得门当户对,还他景胜人奇。”
户限为穿 唐 李绰《尚书故实》:“(智永禅师)积年学书,秃笔头十瓮,每瓮皆数石。人来觅书,并请题头者如市,所居户限为之穿穴。”
不僧不俗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 张廷秀逃生救父》:“倘一时没眼色,配着个不僧不俗如醉如痴蠢物,岂不误了终身?”
喟然长叹 《论语·子罕》:“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敏而好学 《论语·公冶长》:“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皮开肉绽 元 郑廷玉《楚昭王疏者下船》:“打得皮开肉绽碎了骨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