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而足的成语故事


不一而足

拼音bù yī ér zú

基本解释足:充足;足够。原指不是一事一物可以满足。后指同类的事物或现象很多;反复出现;不能一一列举。

出处《公羊传 文公九年》:“始有大夫,则何以不氏?许夷狄者,不一而足也。”


不一而足的典故

元朝时期,乐善好施的施济资助桂富五300两银子,让他赎回妻子与孩子,同时给他十亩田地。桂富五在地里挖出1500两银子偷偷到绍兴过好日子。施济去世后家道衰落。好友支德要施还母子去找那个不一而足的桂富五。可他对过去的恩人后代置之不理。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不一而足)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国中之国 陶菊隐《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第六章:“上海市民也因租界形成‘国中之国’,中国人民不能在自己的领土上举行爱国运动,无不恨恨不已。”
风流人物 宋 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词:“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苦尽甘来 元 关汉卿《蝴蝶梦》第四折:“受彻了牢狱灾,今日个苦尽甘来。”
秣马厉兵 先秦 左丘明《左传 成公十六年》:“搜乘补卒,秣马利兵,修陈固列。”
源源不断 《孟子 万章上》:“欲常常而见之,故源源而来。”
倒悬之危 《孟子 公孙丑上》:“当今之时,万乘之国,行仁政,民之悦之,如解倒悬也。
半吊子 丁玲《我所认识的瞿秋白同志》:“他却说自己是‘半吊子文人’,也是一种夸大,是不真实的。”
花拳绣腿 清·钱彩《说岳全传》第69回:“只见张国乾缚得花拳绣腿,戚光祖、戚继祖两个教师在后面跟着,走上台来,两边坐定。”
稳操胜券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平原君传》:“且虞卿操其两权,事成,操右券以责。”
反面无情 明 邵璨《香囊记》:“他也是一个君主,恐怕反面无情,那时节悔之晚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