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钵沿门的成语故事


托钵沿门

拼音tuō bō yán mén

基本解释钵:僧尼的食器。比喻挨家乞求施舍。

出处清·百一居士《壶天录》上卷:“昼则托钵沿门,夜则栖身檐下,盖不知几经日矣。”


暂未找到成语托钵沿门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托钵沿门)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斗筲之人 先秦 孔子《论语 子路》:“斗筲之人,何足算也。”
随行就市
女娲补天 西汉 刘安《淮南子 览冥训》:“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
不骄不躁 毛泽东《中共中央关于同国民党进行和平谈判的通知》:“只要同志们对于军事政策(行动和作战)和团结人民的政策,不犯大错误,谦虚谨慎,不骄不躁,是完全有办法的。”
有胆有识 清 夏敬渠《野叟曝言》第四十回:“金羽妹子,绝世聪明,有胆有识,今年也是七岁,可怜有才无命。”
刑期无刑 语出《书 大禹谟》:“刑期于无刑。”
断断续续 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34回:“只见水面上或一朵,或两瓣,断断续续,皆有桃花。”
肝胆欲碎
功成名就 《墨子·修身》:“功成名遂,名誉不可虚假。”
连编累牍 清 魏子安《花月痕》第三回:“虽终日兀坐车中,不发一语,其实连编累牍也写不了他胸中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