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修边幅的成语故事


不修边幅

拼音bù xiū biān fú

基本解释修:修饰;边幅:本指布帛的边缘;借指人的仪表、衣着、生活作风。比喻不注意衣着、仪容的整饰。常指不拘小节;生活懒散。

出处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 序致》:“肆欲轻言,不修边幅。”


不修边幅的典故

西汉末年,隗嚣派马援去四川联合公孙述共同对付刘秀。马援与公孙述是同乡要好,而公孙述嫌马援不修边幅,派官员送去官服,装出皇帝的架子,马援十分不悦就去投奔刘秀,见刘秀有雄才大略,就去洛阳投奔他,后来他屡立战功,被封为伏波将军。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不修边幅)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费尽心思 曾朴《孽海花》第11回:“后儒牵强附会,费尽心思,不知都是古今学不分明的缘故。”
心有余而力不足 先秦 孔子《论语 里仁》:“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
致远恐泥 春秋·鲁·孔丘《论语·子张》:“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不为也。”
石枯松老 金·丘处机《水龙吟·道运》词:“海移山变,石枯松老。”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元·许名奎《忍经》:“尧夫解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顺口溜 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三卷第六章:“群众中广泛流传的几句顺口溜形象地概括了眼下的形势:上面放,下面望,中间有些顶门杠!”
心灰意冷 清 梁启超《湖南时务学堂学约》:“非有坚定之力,则一经挫折,心灰意冷。”
又红又专 邓小平《在全国科学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绝大多数科学技术人员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努力同工农兵相结合,满腔热情地对待自己从事的科学技术工作,作出了成绩……就整个说来,不愧是我们工人阶级自己的又红又专的科学技术队伍。”
德容言功 语出《礼记·昏义》。见“德言容功”。
春风风人 汉 刘向《说苑 贵德》:“管仲上车曰:‘嗟兹乎,我穷必矣!吾不能以春风风人,吾不能以夏雨雨人,吾穷必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