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月之恒,如日之升的成语故事


如月之恒,如日之升

拼音rú yuè zhī héng,rú rì zhī shēng

基本解释恒:月上弦。像逐渐圆满的上弦月亮,像太阳刚刚升起。比喻正处在兴盛时期或有强大的生命力。

出处《诗经·小雅·天保》:“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寿。”


暂未找到成语如月之恒,如日之升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如月之恒,如日之升)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痛不欲生 宋 吕大钧《吊说》:“其恻怛之心、痛疾之意不欲生。”
春风化雨 先秦 孟轲《孟子 尽心上》:“有如时雨化之者。”
落叶归根 明 王世贞《鸣凤记》第38出:“落叶归根,丰城剑回。”
一视同仁 唐 韩愈《原人》:“是故圣人一视而同仁,笃近而举远。”
晕头转向 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三部:“巧珠奶奶听得晕头转向。完全出乎他的意料,儿子居然变了,而且变得这么快!”
匡乱反正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太史公自序》:“仲尼悼礼废乐崩,追修经术,以达王道,匡乱世反之于正。”
费尽心机 宋 戴复古《石屏集 论诗绝句》:“有时勿得惊人句,费尽心机做不成。”
争先恐后 明 屠勋《屠康僖公集 重建陡门桥记》:“匪公帑而乐施者争先恐后。”
无时无刻 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自是行忘止,食忘餐,却像掉了一件东西的,无时无刻不在心上。”
不三不四 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五卷:“可见元宵之夜,趁着喧闹丛中干那不三不四勾当的,不一而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