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三秋的成语故事


一日三秋

拼音yī rì sān qiū

基本解释一天不见面;就像过了三年。比喻分别时间虽短;却觉得很长。形容思念殷切。

出处南朝 梁 何逊《为衡山侯与妇书》:“路迩人遐,音尘寂绝,一日三秋,不足为喻。”


一日三秋的典故

出自中国最古老的民歌集《诗经》王风‧釆葛篇:

彼釆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彼釆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彼釆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这是一首怀念人的诗,被怀念者可能是女性。古时的歌谣很多是歌唱爱情的,因此这首诗可以当作男人思念爱人的歌词。

全诗的意思是说:我忆念中的人儿啊!她在外面釆摘葛藤,一天不看见她,就如三个月不见那样!她正在野外釆摘艾草,一天没有见她的面,就像隔了三年啊!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一日三秋)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木本水源 先秦 左丘明《左传 昭公九年》:“我在伯父,犹衣服之有冠冕,木水之有本原,民人之有谋主也。”
老马识途 先秦 韩非《韩非子 说林上》:“管仲、隰朋从于桓公伐孤竹,春往冬返,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
旁若无人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刺客列传》:“高渐离击筑,荆柯和而歌于市中,相乐也,已而相泣,旁若无人者。”
难言之隐 清 钱谦益《跋留庵》:“钱氏少为党魁,晚托禅悦,生平颇多壹郁难言之隐。”
一视同仁 唐 韩愈《原人》:“是故圣人一视而同仁,笃近而举远。”
过了这个村,没这个店 清·李绿园《歧路灯》第13回:“这是送上门的。你老人家休错这主意,过这村,就没这店了。”
易子而教
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 《诗经·小雅·常棣》:“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
盲人说象 元 黄溍《书袁通甫诗后》:“吾侪碌碌,从俗浮沉,与先生相去远甚,而欲强加评品,正如盲人说象。”
四书五经 汉 班固《白虎通 五经》:“五经何谓?谓《易》、《尚书》、《诗》、《礼》、《春秋》也。宋 朱熹着有《四书集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