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目喉舌的成语故事

拼音ěr mù hóu shé
基本解释喉舌:代言人。比喻作为搜集、了解情况和宣传政策的工具。
出处田流《我上的第一堂党的新闻课》:“报纸是党的耳目喉舌,是党联系广大人民群众的纽带。”
暂未找到成语耳目喉舌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耳目喉舌)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饱经沧桑 | 王蒙《轮下》:“而你是一个四十六岁的男人,饱经沧桑,眼角皱纹细密如网。” |
天旋地转 | 唐 元稹《望云雅马歌》:“天旋地转日再中,天子却坐明光宫。” |
攀龙附凤 | 东汉 班固《汉书 叙传下》:“颍阴商贩,曲周庸夫,攀龙附凤,并乘天衢。” |
目光短浅 | 周克芹《许茂和他的女儿们》第一章:“这位精明的庄稼人思前想后,竟得出了一个目光短浅的结论。” |
学而时习之 | 《论语·学而》:“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
胆寒发竖 | 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好及第恶登科》:“李少卿又曰操空弮,冒白刃,闻者靡不胆寒发竖,永为子孙之戒。” |
上无片瓦,下无插针之地 | 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二十:“上无片瓦,下无卓锥,学人向什么处立?” |
苦口之药 | 晋·陈寿《三国志·吴志·孙奋传》:“夫良药苦口,惟疾者能甘之;忠言逆耳,惟达者能受之。” |
见危致命 | 春秋·鲁·孔丘《论语·子罕》:“士见危致命,见得思义。” |
火烛银花 | 宋 朱淑真《元夜》诗之三:“火烛银花触目红,揭天鼓吹闹东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