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字师的成语故事


一字师

拼音yī zì shī

基本解释指订正一字之误读,即可为师。亦指更换诗文中一、二字的老师。

出处五代 王定宝《唐摭言 切磋》载李相读《春秋》,叔孙婼之“婼”应读“敕略切”,李误为“敕晷切”,小吏言之,公大惭愧,“命小吏受北面之礼,号曰‘一字师’”。


一字师的典故

元朝时期,萨天锡送濬天渊入朝,有“地湿厌闻天竺雨,月明来听景阳钟”之句,很多人都夸好,只有山东一个老叟认为应将“闻”改为“看”,萨天锡问为什么要这样改,老叟说:“唐人有林下老僧来看雨。”萨天锡俯首拜他为“一字师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一字师)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一寸丹心 宋 杨万里《诚斋集 卷十二 新除广东常平之节感恩书怀》诗:“向来百炼今绕指,一寸丹心白日明。”
斗方名士 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回:“那一班斗方名士,结识了两个报馆主笔,天天弄些诗去登报,要借此博个诗翁的名色。”
人面兽心 东汉 班固《汉书 匈奴传赞》:“夷狄之人贪而好利,披发左衽,人面兽心。”
乐道好古 《孔丛子·公仪》:“鲁人有公仪体者,砥节厉行,乐道好古,恬于荣利,不事诸侯。”
天之骄子 东汉 班固《汉书 匈奴传上》:“南有大汉,北有强胡。胡者,天之骄子也。”
蝶粉蜂黄 唐·李商隐《酬崔八早梅有赠兼示之作》:“何处拂胸资蝶粉,几时涂额藉蜂黄。”
三长两短 明 罗贯中《三遂平妖传》:“万一些后再有三长两短,终不能靠着太医活命。”
极重不反 清·陈确《答张考夫书》:“今《大学》之为圣经,已成极重不反之势。”
牝鸡司晨 《尚书 牧誓》:“牝鸡无晨。牝鸡之晨,惟家之索。”
学而不厌 先秦 孔子《论语 述而》:“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