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窗剪烛的成语故事

拼音xī chuāng jiǎn zhú
基本解释原指思念远方妻子,盼望相聚夜语。后泛指亲友聚谈。
出处唐 李商隐《夜雨寄北》诗:“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西窗剪烛的典故
唐朝时期,诗人李商隐任东川节度使柳仲郢幕僚,四川一向多雨多雾,阴雨绵绵。他身处异乡,面对秋雨夜深人静,勾起对妻子的怀念,作诗《夜雨寄北》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西窗剪烛)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吉星高照 | 陈残云《热带惊涛录》:“那是他在香港当学徒时刺上的,带有‘吉星高照’之意。” |
一夕一朝 | 《朱子语类》卷十三:“所以圣人垂戎谓:臣弑父,非一夕一朝之故,其所由来者渐矣。” |
章甫荐履 | 《文选 贾谊<吊屈原文>》:“章甫荐履,渐不可久兮。” |
扫地出门 | 清 李绿园《歧路灯》第84回:“有七八年的,也有三四年的,也有昨年的,也还有几次利息还过的。要是清白扫地出门,总得两千两。” |
牛口之下 | 《史记·商君列传》:“夫五羖大夫,荆之鄙人也。闻秦缪公之贤而原望见,行而无资,自粥于秦客,被褐食牛。期年,缪公知之,举之牛口之下,而加之百姓之上,秦国莫敢望焉。”《吕氏春秋·举难》等又载有宁戚饭牛得到齐桓公赏识的事。 |
可想而知 | 宋 王楙《野客丛书 汉唐俸禄》:“而郊以吟诗废务,上官差官以摄其职,分其半禄,酸寒之状,可想而知。” |
毁于一旦 |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窦融传》:“百年累之,一朝毁之。” |
不攻自破 | 唐 顾德章《上中书门下及礼院详议东都太庙修废状》:“是有都立庙之言,不攻而自破矣。” |
反治其身 | |
到此为止 | 陈忠实《白鹿原》第16章:“兆海痛苦地叹口气:‘完了。到此为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