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山问水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寻:探求。游山玩水。
出处元·石子章《竹坞听琴》第二折:“只待要说古谈今,寻山问水,傍柳穿花,那里也修身正己,利民润物,治国齐家。”
例子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33回:“每日寻山问水,种竹浇花,酒送黄昏,棋消白昼。”
基础信息
拼音xún shān wèn shuǐ
注音ㄒㄨㄣˊ ㄕㄢ ㄨㄣˋ ㄕㄨㄟˇ
繁体尋山問水
感情寻山问水是中性词。
用法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书面语。
近义词游山玩水
字义分解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卑谄足恭(意思解释)
- 空空荡荡(意思解释)
- 酒囊饭袋(意思解释)
- 易子而教(意思解释)
- 南辕北辙(意思解释)
- 暴取豪夺(意思解释)
- 性急口快(意思解释)
- 光前裕后(意思解释)
- 专心一志(意思解释)
- 罪上加罪(意思解释)
- 胡子拉碴(意思解释)
- 胜友如云(意思解释)
- 打情卖笑(意思解释)
- 风情月意(意思解释)
- 将功折罪(意思解释)
- 龙驭上宾(意思解释)
- 材雄德茂(意思解释)
- 不宁唯是(意思解释)
- 进进出出(意思解释)
- 如火如荼(意思解释)
- 岁寒三友(意思解释)
- 珠联璧合(意思解释)
- 孤注一掷(意思解释)
- 踉踉跄跄(意思解释)
- 母夜叉(意思解释)
- 过五关斩六将(意思解释)
- 遥遥无期(意思解释)
- 破釜沉舟(意思解释)
※ 寻山问水的意思解释、寻山问水是什么意思由查查字学习工具网提供。
与《寻山问水》相关的谜语
与《寻山问水》相关故事
相关成语
成语 | 解释 |
---|---|
缝衣浅带 | 宽袖大带是古代儒者的服饰,借指儒者。 |
颐指气使 | 颐:腮帮子;指:指挥;气:神气;使:指使。用腮帮子来指挥人;用神气来支使人。 |
一指蔽目,不见泰山 | 蔽:遮盖;泰山:山名。一根手指挡住了眼睛,连面前高大的泰山都看不见。比喻为局部现象所迷惑,看不到全局或整体。 |
鹤立鸡群 | 像仙鹤立在鸡群之中。比喻才能或仪表出众。 |
先声夺人 | 声:声势;夺人:指动摇人心。先张扬自己的声势以压倒对方。也比喻做事抢先一步。 |
顾后瞻前 | 同“瞻前顾后”。 |
寸步不离 | 寸步:极短的距离。一步也不离开。①形容两个人总是在一起;感情很融洽。②指距离很近;不离前后左右。 |
遗形藏志 | 超脱形骸,舍弃心性,进入忘我的精神境界。 |
敏而好学 | 敏:聪明。天姿聪明而且喜好学习。 |
头面人物 | 指在社会上有较大名声或势力的人(多含贬义)。 |
一干二净 | 形容非常干净;也表示一点儿也不剩。 |
土木形骸 | 形骸:指人的形体。形体象土木一样。比喻人的本来面目,不加修饰。 |
姹紫嫣红 | 姹:美丽;嫣:妖艳;美好。形容各色的美丽花朵争相斗妍。也作“嫣红姹紫”。 |
倒冠落佩 | 冠:帽子;佩:佩玉。这里指官服。脱下帽子,摘去佩玉。形容辞官还乡。 |
作乱犯上 | 犯:冒犯。违抗尊长或朝廷,为悖逆或叛乱的行为。 |
安眉带眼 | 长了眉毛,有了眼睛。意思是同样是一个人。 |
公才公望 | 才:才识;望:名望。才识名望可称公辅的地位。 |
悬石程书 | 形容勤于政事。 |
叽叽喳喳 | 语音杂乱。 |
倒裳索领 | 索:搜寻、寻求。把衣裳倒过来寻找领口。比喻办事抓不到要点。 |
举世无敌 | 全世界没有能胜过的。 |
摧身碎首 | 即粉身碎骨。 |
遗世绝俗 | 遗世:遗弃世间之事。脱离社会独立生活,不跟任何人往来。 |
皮笑肉不笑 | 极其不自然地装出一副笑脸。形容虚伪或心怀恶意的样子。 |
闲情逸致 | 逸:安闲;致:兴致。指毫无事物所累;轻松超逸的情趣。悠闲的心情和安逸的兴致。 |
战战业业 | 戒慎畏惧貌。 |
汲汲顾影 | 惶惶然自顾其影,孤苦失望的样子。也指频频地自顾其影,洋洋得意的样子。 |
妙语连珠 | 连珠:串珠;像珠子一样一个接一个串接着。巧妙风趣的话一个接一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