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uōduō

咄咄


拼音duō duō
注音ㄉㄨㄛ ㄉㄨㄛ
组合AA式

咄咄

词语解释

咄咄[ duō duō ]

⒈  感慨声;表示感慨;表示责备或惊诧。

咄咄怪事。

tut-tut; threatening; menacing; aggressive;

引证解释

⒈  感叹声。表示感慨。

《后汉书·逸民传·严光》:“咄咄 子陵,不可相助为理邪?”
晋 陆机 《东宫》诗:“冉冉逝将老,咄咄奈老何!”
唐 李益 《北至太原》诗:“咄咄薄游客,斯言殊不刊。”
鲁迅 《集外集·斯巴达之魂》:“咄咄危哉!大事去矣!”

⒉  感叹声。表示责备或惊诧。

宋 无名氏 《异闻总录》卷一:“﹝其姊﹞咄咄责妹曰:‘何处无婚姻,必欲与我共一壻?’”
《人民文学》1981年第7期:“人们对他的行动咄咄称奇。”

⒊  呼驴马等牲畜之声。

明 顾起元 《客座赘语·鸟兽呼音》:“留都呼马驘驴曰咄咄。”

国语辞典

咄咄[ duò duò ]

⒈  感叹声、惊怪声。

《后汉书·卷八三·逸民传·严光传》:「咄咄子陵,不可相助为理邪?」
唐·袁郊《红线》:「嵩闻之,日夜忧闷,咄咄自语,计无所出。」

英语to cluck one's tongue, tut-tut

分字解释


※ "咄咄"的意思解释、咄咄是什么意思由查查字学习工具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与《咄咄》相关的谜语

与《咄咄》相关的句子

与《咄咄》相关的歇后语歇后语

与《咄咄》相关故事

造句


1.辩论会上,正方咄咄逼人的气势压得反方连连失误。

2.他身高六英尺,长得精瘦。他的目光锐利,咄咄逼人。他生就一只细长的鹰钩鼻子,给他平添几分机警而果断的神态。他下颚突出方正,说明他行事坚定。

3.面对敌人的步步紧逼、咄咄逼人,我们的方针是针锋相对,寸土必争。

4.咄咄逼人的猜忌不会再出现,春风拂过牵挂的梦湾,虽然还带着料峭的寒意,但却足以温暖被爱包围的心扉。腼腆的心事写满新年的首页,愿来年的心海充满诗意的生机!

5.一个号称自由民主的政府,居然不允许人民发表自己的意见,岂非咄咄怪事?

6.影片一开头,便是安迪被控谋杀自己妻子的画面,法庭上,控方律师言辞犀利,咄咄逼人,不禁会让毫不知情的观众怀疑安迪究竟是不是真的凶手,最终被判终生监禁是否是罪有应得。

7.他丹凤流光,他发如瀑布,他松散的衣襟贴着修长的身躯,他整个人都并发出强烈灼目的光彩。他咄咄逼人,他暧昧诱惑,他的薄唇一直浮着难以琢磨的微笑。周梦

8.咄咄逼人的气焰人人都讨厌,在深深的沉默之中往往隐藏着仇恨的种子。奥维德

9.博大人何必杞人忧天,我索伦兵连克四峰,虽然伤亡惨重,但虎威不减,眼下正当要功标青史之际,大人倒是体恤起索伦兵的艰辛,真是咄咄怪事。

10.文学不是专为节日和盛典准备的,文学在很多时候更需要忍耐,需要持守,需要旁若无人,需要繁琐至乏味的一针一线。哪怕下一轮伟大节日还在远方,哪怕物质化和利益化的“小时代”正成为现实中咄咄逼人的一部分,哪怕我一直抱以敬意的作家们正沦为落伍的手艺人或孤独的守灵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