汗青
词语解释
汗青[ hàn qīng ]
⒈ 古代在竹简上书写,先以火烤竹去湿,再刮去竹青部分,以便于书写和防蛀,称为汗青,因此后世把著作完成叫做汗青。
英sweating green bamboo strips;
⒉ 借指史册。
例留取丹心照汗青。——宋·文天祥《过零丁洋》
英historical records; chronicles; annals;
引证解释
⒈ 古时在竹简上记事,先以火烤青竹,使水分如汗渗出,便于书写,并免虫蛀,故称。一说,取竹青浮滑如汗,易于改抹。后以“汗青”指著述完成。参见“汗青头白”。
引宋 朱熹 《答严时亭书》:“当时若得 时亭 诸友在近相助,当亦汗青有期也。”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里事·王南陔中丞恭甫上舍著述》:“卷帙繁伙,汗青恐无日也。”
康有为 《大同书》甲部第一章:“或辛勤著述而欲亲覩其汗青,或经营工业而指垂成于旦夕。”
⒉ 借指史册。
引宋 文天祥 《过零丁洋》诗:“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元 鲜于必仁 《寨儿令》曲:“汉 子陵,晋 渊明,二人到今香汗青。”
清 唐孙华 《叶忠节公挽诗》:“芳名垂汗青,千载永不灭。”
国语辞典
汗青[ hàn qīng ]
⒈ 一种古代制作竹简的程序。参见「杀青」条。
⒉ 书册、史简。
引《新唐书·卷一三二·刘子玄传》:「每记一事,载一言,阁笔相视,含毫不断,头白可期,汗青无日。」
宋·文天祥〈过零丁洋〉诗:「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近史册
最近近义词查询:
那里的近义词(nà lǐ)
必然的近义词(bì rán)
不时的近义词(bù shí)
可怜的近义词(kě lián)
凭据的近义词(píng jù)
极力的近义词(jí lì)
选取的近义词(xuǎn qǔ)
念头的近义词(niàn tou)
道士的近义词(dào shì)
局面的近义词(jú miàn)
不久的近义词(bù jiǔ)
决定的近义词(jué dìng)
手表的近义词(shǒu biǎo)
店东的近义词(diàn dōng)
中途的近义词(zhōng tú)
依靠的近义词(yī kào)
记录的近义词(jì lù)
航线的近义词(háng xiàn)
变色的近义词(biàn sè)
都城的近义词(dū chéng)
都邑的近义词(dū yì)
不仅的近义词(bù jǐn)
中央的近义词(zhōng yāng)
潜藏的近义词(qián cáng)
地图的近义词(dì tú)
更多词语近义词查询
相关成语
- zhī dào知道
- jī cháng lù lù饥肠辘辘
- qīn shēn亲身
- huǒ huà火化
- líng shí零食
- shì tóng qín yuè视同秦越
- zì jué眦决
- bō lí chūn玻瓈春
- xǐ yī diàn洗衣店
- jiǎn yàn检验
- mù dèng kǒu dāi目瞪口呆
- xīn yuàn心愿
- jiān cè监测
- shè jì社祭
- jiā tíng家庭
- sè dāng色当
- huì yí贿遗
- qián shēn前身
- shéng yī jiè bǎi绳一戒百
- xián shì贤士
- pǐ lǐ pǐ qì痞里痞气
- dǎ qì打气
- běi ōu北欧
- zì wù wù rén自误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