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龙吟 春情,和宋周美成韵
瑞龙吟 春情,和宋周美成韵。明代。陈霆。 天涯路。多少障梦云山,碍眸烟树。蘼芜绿暗春江,断肠流水,双鱼何处。悄凝伫。曾记年时巷陌,绣帘朱户。称时整整新妆,嫣妍花貌,清泠莺语。缥缈凤箫吹断,彩云千里,夜深院落。惟有明月窥窗,照人如故。红笺小叠。谩写相思句。无因见、风前月底,盈盈仙步。春与啼鹃去。夕阳照出伤离绪。丝柳愁千缕。芳思乱,嫔纷落红如雨。晚风无主,一庭飞絮。 
 
						[明代]:陈霆
						
						
						
						
							 天涯路。多少障梦云山,碍眸烟树。蘼芜绿暗春江,断肠流水,双鱼何处。
悄凝伫。曾记年时巷陌,绣帘朱户。称时整整新妆,嫣妍花貌,清泠莺语。
缥缈凤箫吹断,彩云千里,夜深院落。惟有明月窥窗,照人如故。
红笺小叠。谩写相思句。无因见、风前月底,盈盈仙步。
春与啼鹃去。夕阳照出伤离绪。丝柳愁千缕。芳思乱,嫔纷落红如雨。
晚风无主,一庭飞絮。
  
							
							 天涯路。多少障夢雲山,礙眸煙樹。蘼蕪綠暗春江,斷腸流水,雙魚何處。
悄凝伫。曾記年時巷陌,繡簾朱戶。稱時整整新妝,嫣妍花貌,清泠莺語。
缥缈鳳箫吹斷,彩雲千裡,夜深院落。惟有明月窺窗,照人如故。
紅箋小疊。謾寫相思句。無因見、風前月底,盈盈仙步。
春與啼鵑去。夕陽照出傷離緒。絲柳愁千縷。芳思亂,嫔紛落紅如雨。
晚風無主,一庭飛絮。
 							 
						 
						
													
					 
					
				 
																
				
				
					
					唐代·陈霆的简介
					
									 陈霆(约1477年-1550年),字声伯,号水南,浙江德清县人。明朝官员,学者。弘治十五年(1502年)中进士,官刑科给事中。为人耿直。正德元年(1506年),因上书弹劾张瑜,被其同党刘瑾陷害入狱。刘瑾被诛后,复官刑部主事,次年出任山西提学佥事。不久辞官回乡,隐居著述。著有《仙潭志》、《两山墨谈》、《水南稿》、《清山堂诗话》、《清山堂词话》等。 
 ...〔
				
► 陈霆的诗(200篇)				〕 
				 
				
				
					
					
						唐代:
						苏颋
					
					
					
					
						 在昔尧舜禹,遗尘成典谟。圣皇东巡狩,况乃经此都。
楼观纷迤逦,河山几萦纡。缅怀祖宗业,相继文武图。
尚德既无险,观风谅有孚。岂如汾水上,箫鼓事游娱。
 
						  在昔堯舜禹,遺塵成典谟。聖皇東巡狩,況乃經此都。
樓觀紛迤逦,河山幾萦纡。緬懷祖宗業,相繼文武圖。
尚德既無險,觀風諒有孚。豈如汾水上,箫鼓事遊娛。
 
					 
									 
				
					
					
						元代:
						陈高
					
					
					
					
						 落日清溪上,凉风梓树秋。北来船竟泊,南去水空流。
宇宙终无极,干戈未肯休。野人无意绪,独立数归鸥。
 
						  落日清溪上,涼風梓樹秋。北來船竟泊,南去水空流。
宇宙終無極,幹戈未肯休。野人無意緒,獨立數歸鷗。
 
					 
									 
				
					
					
						宋代:
						释昙贲
					
					
					
					
						 浓将红粉傅了面,满把真珠盖却头。不识佳人真面目,空教人唱小凉州。
  
						  濃将紅粉傅了面,滿把真珠蓋卻頭。不識佳人真面目,空教人唱小涼州。
  
					 
									 
				
					
					
						两汉:
						佚名
					
					
					
					
						 惟天有命,眷求上哲。赫矣圣武,抚运桓扰。功并敷土,道均汝坟。
止戈曰武,经纬称文。鸟龙失纪,云火代名。受终改物,作我宋京。
 
						  惟天有命,眷求上哲。赫矣聖武,撫運桓擾。功并敷土,道均汝墳。
止戈曰武,經緯稱文。鳥龍失紀,雲火代名。受終改物,作我宋京。
 
					 
									 
				
					
					
						明代:
						潘希曾
					
					
					
					
						 匹马空山日易移,裹粮篝火傍崖炊。谁言野食无供帐,鸟作笙箫树作帷。
  
						  匹馬空山日易移,裹糧篝火傍崖炊。誰言野食無供帳,鳥作笙箫樹作帷。
  
					 
									 
				
					
					
						元代:
						王恽
					
					
					
					
						 铁舆动地来,猎火烬九县。睢阳东南冲,江淮国所援。
蔽遮不使前,恢复可立见。二公明此机,死守誓不变。
 
						  鐵輿動地來,獵火燼九縣。睢陽東南沖,江淮國所援。
蔽遮不使前,恢複可立見。二公明此機,死守誓不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