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文 > 元稹的诗 > 织妇词

织妇词

[唐代]:元稹

织妇何太忙,蚕经三卧行欲老。

蚕神女圣早成丝,今年丝税抽征早。

早征非是官人恶,去岁官家事戎索。

征人战苦束刀疮,主将勋高换罗幕。

缫丝织帛犹努力,变缉撩机苦难织。

东家头白双女儿,为解挑纹嫁不得。

檐前袅袅游丝上,上有蜘蛛巧来往。

羡他虫豸解缘天,能向虚空织罗网。

织妇词译文及注释

译文

  织妇为什么忙呢,原来蚕种三卧之后就要老了。织妇们诚心祷告蚕神保佑蚕儿早点出丝,因为今年官家要提前抽征丝税。今年提前征税并不是因为官员横征暴敛,而是去年发动了战争。打仗艰苦,丝织品可供伤兵包扎伤口,也可制成丝罗帐幕赏给军功赫赫的将军。一般的缲丝织作本来已够费力的了,织有花纹的绫罗更是难上加难。拨动织机、变动丝缕,在织品上挑出花纹极为不易,需要很高的工艺水平。培养挑纹能手实为不易,竟有巧女因手艺出众为娘家羁留而贻误青春。在檐前飘动的丝网上,蜘蛛来回爬动。羡慕这小虫儿纯出天性,可以自由编制罗网啊!

注释

蚕经三卧行欲老:蚕有眠性,文中的蚕种三卧之后进入四眠,四眠后即上簇结茧。古织妇往往亦为蚕妇,所以要提前做准备。

蚕神女圣:古代传说黄帝妃嫘祖是第一个发明养蚕抽丝的人,民间奉之为蚕神,诗中称她为“蚕神女圣”。

丝税:唐代纺织业极为发达,荆、扬、宣、益等州均设置专门机构,监造织作,征收捐税。

戎索:本义为戎法,此处引申为战事。

罗幕:即丝罗帐幕。

袅袅:摇曳、飘动的样子。

织妇词鉴赏

  此诗作于元和十二年(817),为《乐府古题》十九首之一。虽然属于“古题”,却合乎白居易对新乐府的要求。即“首句标其目”,开宗明义;“其辞质而径”,见者易谕;“其事核而实”,采者传信;“总而言之,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而作,不为文而作”。此诗以荆州首府江陵为背景,描写织妇被剥削被奴役的痛苦。全篇仅一百一十字,却由于层次丰富,语言简练,显得义蕴深厚,十分耐读。

元稹简介

唐代·元稹的简介

元稹

元稹(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历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字微之,别字威明,唐洛阳人(今河南洛阳)。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

...〔 ► 元稹的诗(562篇)

猜你喜欢

寄乐天

唐代元稹

无身尚拟魂相就,身在那无梦往还。
直到他生亦相觅,不能空记树中环。

琳老所居植竹发笋而草茁其傍作诗见寄为赋一

宋代毛滂

春风吹琅玕,夏长苍龙孙。

未见拂云梢,已引鞭骥根。

同徐茂吴游白岳信宿紫霄楼 其二

明代佘翔

北斗天高不可从,灵岩壁立翠重重。松间此日来双鹤,云里何年驻六龙。

短褐朝元随羽节,空山采秀蹑仙踪。日斜笑倚卢敖杖,谷口西风落暝钟。

跋楚老帖

宋代王庭圭

佛固不可求,会处岂容说。苦作如是言,为谁略饶舌。

长信草

清代宋徵舆

青青长信草,无意学逢迎。不厌凄凉地,春来还自生。

次韵杨廷秀求近诗

宋代王庭圭

闻说学诗如学仙,怪来诗思渺无边。自怜犹裹痴人骨,岂意妄得麻姑鞭。

曾似千军初入阵,清于三峡夜流泉。只今老钝无新语,枫落吴江恐误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