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一叶扁舟卷画帘
浣溪沙·一叶扁舟卷画帘。宋代。黄庭坚。 一叶扁舟卷画帘。老妻学饮伴清谈。人传诗句满江南。林下猿垂窥涤砚,岩前鹿卧看收帆。杜鹃声乱水如环。
[宋代]:黄庭坚
一叶扁舟卷画帘。老妻学饮伴清谈。人传诗句满江南。
林下猿垂窥涤砚,岩前鹿卧看收帆。杜鹃声乱水如环。
一葉扁舟卷畫簾。老妻學飲伴清談。人傳詩句滿江南。
林下猿垂窺滌硯,岩前鹿卧看收帆。杜鵑聲亂水如環。
上片写词人与老妻泛舟徜徉的野趣。
尽管是“一叶扁舟”,上面的设置却颇为清雅。词人卷起画帘,与老妻对坐。一面饮酒清谈,一面观赏着如画江山。“老妻学饮”句,雅兴溢于笔端。不用说,写诗填词,更是必不可少的内容了。“人传诗句满江南”一句,既道出了“清谈”的内容,又勾勒出了词人自信自豪的翩翩风度。
下片寓情于景,写归途的欢愉心情。
“林下猿垂窥涤砚”:垂,下挂、落下或向下俯身;窥,是从小孔或缝隙里偷偷地看,或在暗中察看的意思;涤砚,洗砚台。试想:一个或几个调皮的猴子,下挂或向下俯身,闪动着诡谲的小眼睛,在偷偷地窥伺着词人洗砚台的动作。这个镜头,很是生动传神,逗人喜爱。“岩前鹿卧看收帆”:靠岸了,收帆了,山岩前的小鹿,安闲地躺在那里,静静地观看着词人的一举一动,表现得饶有兴味。使人感到此情此景,难以言喻,真是:“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接着,词人舍舟登岸,惊起了岸边杜鹃一片“声乱”,激起了船边的一片漩涡“如环”。
在这阕词里,词人以归途的三个动作为序:准备回去了,先要洗洗砚台,然后收起风帆,最后舍舟登岸。妙就妙在他没有简单地去描写自己这三个动作,而是用猿、鹿的神态和杜鹃的反应,客观地揭示了词人的内心世界:自信,闲适,意趣潇然。
黄庭坚的这首小词,写得活泼、欢快,生活气息浓郁。可以说是人物的心境美和大自然的环境美的天衣无缝的统一。
唐代·黄庭坚的简介
黄庭坚(1045.8.9-1105.5.24),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庭坚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著有《山谷词》,且黄庭坚书法亦能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
...〔
► 黄庭坚的诗(2085篇) 〕
:
石维岩
舆笋呕哑山径迷,秋风著我下南溪。不遭离乱胡泞淖,自觉川原无町畦。
万里乡愁随处写,半竿残日向人低。朋侪为问生涯似,松鼠穿林与竹鸡。
輿筍嘔啞山徑迷,秋風著我下南溪。不遭離亂胡濘淖,自覺川原無町畦。
萬裡鄉愁随處寫,半竿殘日向人低。朋侪為問生涯似,松鼠穿林與竹雞。
明代:
于慎行
亲函玺绶赐王侯,百二秦关亦壮游。华岳三峰天外落,洪河一苇日边流。
星潢色动金城夜,鼓角寒生玉塞秋。咫尺昆崙应可问,乘槎莫到海西头。
親函玺绶賜王侯,百二秦關亦壯遊。華嶽三峰天外落,洪河一葦日邊流。
星潢色動金城夜,鼓角寒生玉塞秋。咫尺昆崙應可問,乘槎莫到海西頭。
明代:
唐顺之
禅宫旧枕清湖曲,与客寻幽试共登。独树春深初着蕊,空山行遍不逢僧。
台荒曾与施乌食,城化徒闻驻鹿乘。惟有松房明月影,夫年长似为然灯。
禅宮舊枕清湖曲,與客尋幽試共登。獨樹春深初着蕊,空山行遍不逢僧。
台荒曾與施烏食,城化徒聞駐鹿乘。惟有松房明月影,夫年長似為然燈。
元代:
岑安卿
崖阴滴珠玑,清蓄鲛人泣。瓷罂汲新寒,满贮归须急。
外渗如方诸,中乾匪人吸。君看铅汞流,金铁犹漏湿。
崖陰滴珠玑,清蓄鲛人泣。瓷罂汲新寒,滿貯歸須急。
外滲如方諸,中乾匪人吸。君看鉛汞流,金鐵猶漏濕。
:
傅义
杜宇催人快繫风,羲娥行色太匆匆。纵非看得韶光贱,九十而今八十空。
花渐老,叶方浓。绿荫犹肯护馀红。白头喜与青春侣,尽揽芳菲入梦中。
杜宇催人快繫風,羲娥行色太匆匆。縱非看得韶光賤,九十而今八十空。
花漸老,葉方濃。綠蔭猶肯護馀紅。白頭喜與青春侶,盡攬芳菲入夢中。
清代:
曾尚增
太塘岭下好停车,小憩茅庵日已斜。藜苋尝来偏有味,鹪鹩随处可为家。
梦中云树迷千里,壁上烟岚识九华。最喜僧雏能解事,殷勤频献奥香茶。
太塘嶺下好停車,小憩茅庵日已斜。藜苋嘗來偏有味,鹪鹩随處可為家。
夢中雲樹迷千裡,壁上煙岚識九華。最喜僧雛能解事,殷勤頻獻奧香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