鹄奔亭呈帅漕二公
鹄奔亭呈帅漕二公。宋代。郭祥正。 新江自南来,西与端江汇。寒光入灵羊,一碧浸罗带。屹然鹄奔亭,遗音溢千载。羽仪莫可见,窈窕想姝态。遭戕瘗同坎,襦布久不坏。诉冤如生平,隐显一何怪。雠人阖户戮,化质抟风快。且将忧患辞,浩荡烟霄外。舄飞并剑跃,类与神灵会。物变固难穷,抚事增感慨。周侯昔行部,美绩此尤最。江生引为言,建平平捐罪。宋兴跨唐虞,乾坤正交泰。皇华命俊哲,枉横无纤芥。琳琅斯亭篇,證古欲陈戒。杀人贵灭口,覆族竟自败。奸谀诛既死,潜德发幽晦。坚珉可磨镌,荣光庶长在。 
 
						[宋代]:郭祥正
						
						
						
						
							 新江自南来,西与端江汇。寒光入灵羊,一碧浸罗带。
屹然鹄奔亭,遗音溢千载。羽仪莫可见,窈窕想姝态。
遭戕瘗同坎,襦布久不坏。诉冤如生平,隐显一何怪。
雠人阖户戮,化质抟风快。且将忧患辞,浩荡烟霄外。
舄飞并剑跃,类与神灵会。物变固难穷,抚事增感慨。
周侯昔行部,美绩此尤最。江生引为言,建平平捐罪。
宋兴跨唐虞,乾坤正交泰。皇华命俊哲,枉横无纤芥。
琳琅斯亭篇,證古欲陈戒。杀人贵灭口,覆族竟自败。
奸谀诛既死,潜德发幽晦。坚珉可磨镌,荣光庶长在。
  
							
							 新江自南來,西與端江彙。寒光入靈羊,一碧浸羅帶。
屹然鹄奔亭,遺音溢千載。羽儀莫可見,窈窕想姝态。
遭戕瘗同坎,襦布久不壞。訴冤如生平,隐顯一何怪。
雠人阖戶戮,化質抟風快。且将憂患辭,浩蕩煙霄外。
舄飛并劍躍,類與神靈會。物變固難窮,撫事增感慨。
周侯昔行部,美績此尤最。江生引為言,建平平捐罪。
宋興跨唐虞,乾坤正交泰。皇華命俊哲,枉橫無纖芥。
琳琅斯亭篇,證古欲陳戒。殺人貴滅口,覆族竟自敗。
奸谀誅既死,潛德發幽晦。堅珉可磨镌,榮光庶長在。
 							 
						 
						
													
					 
					
				 
																
				
				
					
					唐代·郭祥正的简介
					
									 郭祥正(1035~1113)北宋诗人。字功父,一作功甫,自号谢公山人、醉引居士、净空居士、漳南浪士等。当涂(今属安徽)人。皇祐五年进士,历官秘书阁校理、太子中舍、汀州通判、朝请大夫等,虽仕于朝,不营一金,所到之处,多有政声。一生写诗1400余首,著有《青山集》30卷。他的诗风纵横奔放,酷似李白。 
 ...〔
				
► 郭祥正的诗(927篇)				〕 
				 
				
				
				
					
					
						明代:
						张弼
					
					
					
					
						 春水桃花双鲤鱼,老姜新酒付行厨。丁宁童子休轻剖,甫里先生恐寄书。
  
						  春水桃花雙鯉魚,老姜新酒付行廚。丁甯童子休輕剖,甫裡先生恐寄書。
  
					 
									 
				
					
					
						宋代:
						王十朋
					
					
					
					
						 英英道山友,赠我深林芳。入室与俱化,同心如此香。
纫之可为佩,不采庸何伤。三复韩子操,援琴鼓扬扬。
 
						  英英道山友,贈我深林芳。入室與俱化,同心如此香。
紉之可為佩,不采庸何傷。三複韓子操,援琴鼓揚揚。
 
					 
									 
				
					
					
						宋代:
						朱熹
					
					
					
					
						 穷居值秋晦,抱疾独斋居。行稀草生径,一雨复旬馀。
交亲各所营,旷若音尘疏。始悟端居乐,复理北窗书。
 
						  窮居值秋晦,抱疾獨齋居。行稀草生徑,一雨複旬馀。
交親各所營,曠若音塵疏。始悟端居樂,複理北窗書。
 
					 
									 
				
					
					
						金朝:
						赵沨
					
					
					
					
						 岁月不相饶,秋风䬃巳至。蚊雷稍收声,团扇且复置。
久雨不宜人,新凉差快意。数篇东皋诗,引我北窗睡。
 
						  歲月不相饒,秋風䬃巳至。蚊雷稍收聲,團扇且複置。
久雨不宜人,新涼差快意。數篇東臯詩,引我北窗睡。
 
					 
									 
				
					
					
						明代:
						沈周
					
					
					
					
						 白云山,在何处,太和峰下、紫翠堆边是。山中道人玉作斧,惯向云根斫琪树。
束之三万束,凡火不能熂。却使火龙水虎相煅炼,黄婆鼎中七七始成齐。
 
						  白雲山,在何處,太和峰下、紫翠堆邊是。山中道人玉作斧,慣向雲根斫琪樹。
束之三萬束,凡火不能熂。卻使火龍水虎相煅煉,黃婆鼎中七七始成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