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柯季和司榷扬州
送柯季和司榷扬州。明代。卢龙云。 春至凝寒已渐收,邮程一望古扬州。江乡可奈分南北,王事尤难任去留。跨鹤腰缠迹未拟,索梅诗动兴偏稠。舟车在处无遗算,军国于时待借筹。财赋东南昔陆海,江淮上下此襟喉。贤劳自合资分理,清赏还兼事胜游。景物依然存夜市,烟花何用忆迷楼。潮通瓜步樯俱集,月照芜城骑若流。琴调广陵音尚续,诗篇斗野句堪酬。琼花观想看春乐,皂角林奇破虏谋。萤苑终宵明达旦,雷塘五月迥生秋。使君别有通商惠,榷吏宁同裕国忧。物力操嬴卑仅晏,诗盟契阔念应刘。莫疏音信传云翼,肯使浮沉付石头。二十四桥箫并发,怀人遮莫动羁愁。 
 
						[明代]:卢龙云
						
						
						
						
							 春至凝寒已渐收,邮程一望古扬州。江乡可奈分南北,王事尤难任去留。
跨鹤腰缠迹未拟,索梅诗动兴偏稠。舟车在处无遗算,军国于时待借筹。
财赋东南昔陆海,江淮上下此襟喉。贤劳自合资分理,清赏还兼事胜游。
景物依然存夜市,烟花何用忆迷楼。潮通瓜步樯俱集,月照芜城骑若流。
琴调广陵音尚续,诗篇斗野句堪酬。琼花观想看春乐,皂角林奇破虏谋。
萤苑终宵明达旦,雷塘五月迥生秋。使君别有通商惠,榷吏宁同裕国忧。
物力操嬴卑仅晏,诗盟契阔念应刘。莫疏音信传云翼,肯使浮沉付石头。
二十四桥箫并发,怀人遮莫动羁愁。
  
							
							 春至凝寒已漸收,郵程一望古揚州。江鄉可奈分南北,王事尤難任去留。
跨鶴腰纏迹未拟,索梅詩動興偏稠。舟車在處無遺算,軍國于時待借籌。
财賦東南昔陸海,江淮上下此襟喉。賢勞自合資分理,清賞還兼事勝遊。
景物依然存夜市,煙花何用憶迷樓。潮通瓜步樯俱集,月照蕪城騎若流。
琴調廣陵音尚續,詩篇鬥野句堪酬。瓊花觀想看春樂,皂角林奇破虜謀。
螢苑終宵明達旦,雷塘五月迥生秋。使君别有通商惠,榷吏甯同裕國憂。
物力操嬴卑僅晏,詩盟契闊念應劉。莫疏音信傳雲翼,肯使浮沉付石頭。
二十四橋箫并發,懷人遮莫動羁愁。
 							 
						 
						
													
					 
					
				 
																
				
				
					
					唐代·卢龙云的简介
					
									 广东南海人,字少从。万历十一年进士。授马平知县,补邯郸,治行为诸县之最。复补长乐,以忤权要,左迁江西藩幕。累官至贵州布政司参议。有《四留堂稿》、《谈诗类要》。 
 ...〔
				
► 卢龙云的诗(1147篇)				〕 
				 
				
				
				
					
					
						近现代:
						溥儒
					
					
					
					
						 羽阳宫殿悲何处。彩云萧史同朝暮。霸业久随尘,问咸阳、可怜焦土。
祗河岳,还如故。
 
						  羽陽宮殿悲何處。彩雲蕭史同朝暮。霸業久随塵,問鹹陽、可憐焦土。
祗河嶽,還如故。
 
					 
									 
				
					
					
						唐代:
						贯休
					
					
					
					
						 张颠颠后颠非颠,直至怀素之颠始是颠。师不谭经不说禅,
筋力唯于草书朽。颠狂却恐是神仙,有神助兮人莫及。
铁石画兮墨须入,金尊竹叶数斗馀。半斜半倾山衲湿,
 
						  張颠颠後颠非颠,直至懷素之颠始是颠。師不譚經不說禅,
筋力唯于草書朽。颠狂卻恐是神仙,有神助兮人莫及。
鐵石畫兮墨須入,金尊竹葉數鬥馀。半斜半傾山衲濕,
 
					 
									 
				
					
					
						明代:
						顾璘
					
					
					
					
						 铜章叨拜庶官中,先达从君见古风。乡谊每劳开阁待,民情长许置邮通。
才疏谬得淮阳召,身在应怀鲍叔功。已幸枳栖能脱迹,唯於离索叹西东。
 
						  銅章叨拜庶官中,先達從君見古風。鄉誼每勞開閣待,民情長許置郵通。
才疏謬得淮陽召,身在應懷鮑叔功。已幸枳栖能脫迹,唯於離索歎西東。
 
					 
									 
				
					
					
						宋代:
						杨万里
					
					
					
					
						 若道寻春被雨催,如何随处两三杯。
晚晴晓雨如翻手,有底亏侬不好来。
 
						  若道尋春被雨催,如何随處兩三杯。
晚晴曉雨如翻手,有底虧侬不好來。
 
					 
									 
				
					
					
						唐代:
						张乔
					
					
					
					
						 闲倚蒲团向日眠,不能归老岳云边。
旧时僧侣无人在,惟有长松见少年。
  
						  閑倚蒲團向日眠,不能歸老嶽雲邊。
舊時僧侶無人在,惟有長松見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