墙的笔顺分步演示

与《墙》字相关的姓氏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 墙
墻、牆
〈名〉
(1) (会意。从啬,从土。“啬”有节俭收藏的意思。垒土为墙,意在收藏。本义:房屋或园场周围的障壁)
(2) 同本义 [wall]
墙,垣蔽也。——《说文》
无逾我墙。——《诗·郑风·将仲子》
粪土之墙不可圬也。——《论语·公冶长》
止如堵墙。——《尉缭子·战威》
老翁逾墙走。——唐· 杜甫《石壕吏》诗
(3) 又如:墙阙(院落;门庭);墙宇(房舍,住宅;喻指人的气度);墙篱(藩篱,篱笆);墙东(比喻隐居不仕,以避乱世);墙茨(墙上生长蒺藜,意欲清除,又恐墙坏家毁。比喻阖门淫乱,家丑难除);土墙;围墙
(4) 门屏 [screen]
而在萧墙之内也。——《论语·季氏》。按:萧墙之内,指国君塞门之内,喻内忧
(5) 又如:萧墙(古代宫室内当门的小墙)
(6) 古代出殡时柩车上覆棺的装饰性帷幔 [curtain]。如:墙合(即官悬);墙柳(出殡时覆盖在柩车上的装饰性帷幔)
康熙字典
墻【丑集中】【土部】 康熙筆画:16画,部外筆画:13画
俗牆字。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牆【卷五】【嗇部】
垣蔽也。从嗇爿聲。,籒文从二禾。
,籒文亦从二來。才良切文二重三
说文解字注
(牆)垣蔽也。土部曰。垣、牆也。左傳曰。人之有牆。以蔽惡也。故曰垣蔽。釋宫曰。牆謂之墉。釋名曰。牆、障也。从。小徐曰。取愛
自䕶也。爿聲。才良切。十部。按凡爿聲、二徐多肊改爲牀省聲。此爿聲、小徐云亦當言牀省。韵會遂改之。
()籒文。从二禾。
()籒文。亦从二來。按玉篇云。
者籒文。?者古文。與今本異。
包含《墙》的名句
- 那堪更被明月,隔墙送过秋千影。
出自:张先《青门引·春思》
- 一枝红杏出墙头,墙外行人正独愁。
出自:吴融《途中见杏花》
-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
出自:苏轼《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
-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出自:温庭筠《商山早行》
- 蜡炬风摇帘不下,竹影半墙如画。
出自:项鸿祚《清平乐·池上纳凉》
- 奈南墙冷落,竹烟槐雨。
出自:吴文英《惜秋华·七夕前一日送人归盐官》
- 攀出墙朵朵花,折临路枝枝柳。
出自:关汉卿《一枝花·不伏老》
- 风日薄、度墙啼鸟声乱。
出自:卢祖皋《宴清都·初春》
-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出自:杜甫《石壕吏》
- 瘦雪一痕墙角,青子已妆残萼。
出自:王庭筠《谒金门·双喜鹊》
-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出自: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 刚待不思量,吹一片、箫声过墙。
出自:项鸿祚《太常引·客中闻歌》
- 墙的词语 组词
- 墙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