笠的笔顺分步演示

与《笠》字相关的姓氏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 笠
〈名〉
(1) (形声。从竹,立声。本义:笠帽,用竹箬或棕皮等编制而成)
(2) 同本义,也叫“斗笠” [bamboo hat]
笠,簦无柄也。——《说文》
簦谓之笠。——《广雅》
何蓑何笠。——《诗·小雅·无羊》
台笠缁撮。——《诗·小雅·都人士》
(3) 又如:笠子(箬笠);笠蓑(斗笠与蓑衣);笠毂(古代撑在兵车上的笠帽);笠檐(指笠帽周围下覆冒出的部分)
(4) 关家禽的笼子 [bamboo cage]。如:鸡笠;鸭笠
(5) 用竹篾编成的笠形覆盖物 [triangle cover]。如:笠盖;笠覆
康熙字典
笠【未集上】【竹部】 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5画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力入切,音力。《篇海》簦、笠,以竹爲之。無柄曰笠,有柄曰簦。《詩·小雅》何蓑何笠。《傳》笠所以禦暑。《左傳註》兵車無蓋,籩人執笠依轂而立,以禦寒暑,名曰笠轂。
又地名。《左傳·哀十六年》越子伐吳,吳子禦之笠澤,夾水而陳。《水經注》笠澤在吳南松江左右。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笠【卷五】【竹部】
簦無柄也。从竹立聲。力入切
说文解字注
(笠)簦無柄也。汪氏龍曰。笠本以御暑。亦可御雨。故良耜傳。笠所以御暑雨。無羊傳。蓑所以御雨。笠所以備暑。都人士傳。臺所以御雨。笠所以御暑。三傳相合。今都人士暑雨互譌。以南山有臺疏、文注正。从竹。立聲。力入切。七部。
包含《笠》的名句
-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出自:柳宗元《江雪》
- 莎衫筠笠。正是村村农务急。
出自:卢炳《减字木兰花·莎衫筠笠》
-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出自:张志和《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
-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出自:刘长卿《送灵澈上人》
- 笠的词语 组词
- 笠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