髻的笔顺分步演示

与《髻》字相关的姓氏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 髻
〈名〉
(1) (形声。从髟(
),表示与毛发有关,吉声。本义:发髻) 同本义 [wispy bun;hair worn in a bun or coil]头上倭堕髻。——《乐府诗集·陌上桑》
椎髻仰面。——明· 魏学洢《核舟记》
汝梳双髻(髻,梳在头顶上的发结。)——清· 袁枚《祭妹文》
(2) 又如:髻珠(髻上的明珠;比喻主旨、善谛);髻丫(盘在头顶左右两侧的发结);髻根(发髻盘结如盘根错结);髻子(即发髻,头发拖到后面结成一个髻)
康熙字典
髻【亥集上】【髟部】 康熙筆画:16画,部外筆画:6画
《唐韻》古詣切《集韻》《韻會》《正韻》吉詣切,音計。《說文》總髮也。从髟,吉聲。古通用結,此字後人所加。《史記·陸賈傳》尉佗魋結箕踞。《漢書註》結讀曰髻。《玉篇》同䯰。《集韻》亦作紒。
又《集韻》喫吉切,音詰。《莊子·達生篇》竈有髻。《註》髻竈神,著赤衣,狀如美女。
又《集韻》激質切,音吉。義同。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髻【卷九】【髟部】
緫髮也。从髟吉聲。古通用結。古詣切
说文解字注
(結)締也。从糸。吉聲。古屑切。十二部。古無髻字。卽用此。見髟部。
包含《髻》的名句
- 却愁拥髻向灯前,说不尽、离人话。
出自:纳兰性德《一络索·过尽遥山如画》
- 桑柘外秋千女儿,髻双鸦斜插花枝。
出自:卢挚《蟾宫曲·寒食新野道中》
- 斜髻娇娥夜卧迟,梨花风静鸟栖枝。
出自:唐寅《美人对月》
- 晚来天,空悄然,孤眠,枕檀云髻偏。
出自:孙光宪《河传·花落》
- 髻子伤春慵更梳。晚风庭院落梅初。
出自:李清照《浣溪沙·髻子伤春慵更梳》
- 宿醉离愁慢髻鬟,六铢衣薄惹轻寒,慵红闷翠掩青鸾。
出自:韩偓《浣溪沙·宿醉离愁慢髻鬟》
- 谁怜散髻吹笙,天涯芳草关情。
出自:纳兰性德《清平乐·孤花片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