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藏
部首艹部 总笔画17画 结构上下
五行木 统一码85CF
笔顺一丨丨一ノフ一ノ一丨フ一丨フフノ丶
名称横、竖、竖、横、撇、竖折/竖弯、横、撇、横、竖、横折、横、竖、竖折/竖弯、斜钩、撇、点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藏
⒈ 隐避起来:埋藏。包藏。藏奸。藏匿。隐藏。蕴藏。藏污纳垢。
⒉ 收存起来:收藏。藏品。藏书。储藏。
其他字义
藏
⒈ 储放东西的地方:藏府。宝藏。
⒉ 道教、佛教经典的总称:道藏。大藏经。三藏(佛教经典“经”、“律”、“论”三部分)。
⒊ 中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于西藏自治区和青海、四川等省:藏族。
⒋ 中国西藏自治区的简称。
⒌ 古同“臟”。
异体字
- 臟
- 蔵
- 臧
- 匨
- 䒙
汉英互译
conceal、hide、store
相关字词
躲、匿、露
造字法
形声:从艹、臧声
English
hide, conceal; hoard, store up
※ 藏的意思、基本解释,藏是什么意思由查查字学习工具网在线字典查字词提供。
藏的笔顺分步演示

与《藏》字相关的姓氏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 藏
〈动〉
(1) (形声,臧声。本义:把谷物保藏起来)
(2) 储积,收藏 [store]
农夫春耕夏耘,秋敛冬藏。——《墨子·三辩》
子不闻藏书者乎?——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3) 又如:矿藏;收藏(收集保藏)
(4) 隐匿 [hide]
藏,匿也。——《说文新附》
慢藏海盗。——《易·系辞上》
即藏其尸,持童抵主人所。——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
见瓶水之冰,而知天下之寒,鱼鳖之藏也。——《吕氏春秋·察今》
(5) 又如:藏掩(遮盖,隐瞒);藏拙(因怕丢丑而不显露自己的技能和意见);藏娇(把娇娃藏起来。指娶妾别居);藏名(隐匿名声)
(6) 怀有 [nurse]。如:包藏;藏怒(怀藏怒火;怀恨于心)
康熙字典
藏【申集上】【艸部】 康熙筆画:20画,部外筆画:14画
〔古文〕匨《唐韻》昨郞切《正韻》徂郞切,音鑶。《說文》匿也。《易·乾·文言》潛龍勿用,陽氣潛藏。
又蓄也。《易·繫辭》君子藏器于身,待時而動。
又兹郞切,音臧。草名。《司馬相如·子虛賦》其埤濕,則生藏莨、蒹葭。《註》藏莨,草中牛馬芻。
又才浪切,音臓。《禮·月令》謹蓋藏。《晉語》文公之出也,豎頭須,守藏者也,不從。
又與臓通。《周禮·天官·疾醫》參之以九藏之動。《註》正藏五,又有胃、膀胱、大腸、小腸。《疏》正藏五者,謂心、肝、脾、肺、腎,氣之所藏。《白虎通》人有五藏六府,何法,法五行六合也。《說文》《漢書》通用臧。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藏【卷一】【艸部】
匿也。昨郎切〖注〗臣鉉等案:《漢書》通用臧字。从艸,後人所加。
说文解字注
(臧)善也。釋詁、毛傳同。按子郞才郞二反。本無二字。凡物善者必隱於内也。以從艸之藏爲臧匿字始於漢末。改易經典。不可從也。又贓私字。古亦用臧。从臣。戕聲。則郞切。十部。
()籒文。按宋本及集韵、類篇皆從二。今本下從土非。
包含《藏》的名句
- 轻衫未揽,犹将泪点偷藏。
出自:史达祖《夜合花·柳锁莺魂》
- 雁起青天,数行书似旧藏处。
出自:吴文英《齐天乐·与冯深居登禹陵》
- 普天皆灭焰,匝地尽藏烟。
出自:沈佺期《寒食》
- 纵收香藏镜,他年重到,人面桃花在否。
出自:袁去华《瑞鹤仙·郊原初过雨》
- 林深藏却云门寺,回首若耶溪。
出自:张可久《人月圆·会稽怀古》
- 临砌影,寒香乱、冻梅藏韵。
出自:吴文英《花犯·郭希道送水仙索赋》
- 墉集欺猫鼠,林藏逐雀鹯。
出自:徐威《中秋咏怀借杜子美秋日述怀一百韵和寄柳州假鸣桑先生》
- 翠叶藏莺,朱帘隔燕。
出自:晏殊《踏莎行·小径红稀》
- 边雪藏行径,林风透卧衣。
出自:贾岛《送邹明府游灵武》
-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出自: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 离宫绝旷,身体摧藏,志念没沉,不得颉颃。
出自:王昭君《怨词》
- 楼儿忒小不藏愁。几度和云飞去、觅归舟。
出自:蒋捷《虞美人·梳楼》
- 藏的词语 组词
- 藏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