涛的笔顺分步演示

与《涛》字相关的姓氏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 涛
濤
〈名〉
(1) (形声。从水,寿声。本义:大波)
(2) 同本义 [billow;big wave]
涛,大波也。——《说文新附》
扬波涛于碣石。——《后汉书·班彪传上》
何必湘渊与涛濑?——《汉书·扬雄传上》
水泫沄而涌涛。——《文选·张衡·思玄赋》
烟涛微茫信难求。——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惊涛拍岸。——宋·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怒涛排壑。——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3) 又如:涛水(波涛汹涌的大水);涛雪(波涛激汤,水花如雪);涛雷(波涛汹涌,声大如雷);涛波(大波,波涛)
(4) 像波涛一样的声音 [soughing]
阴壑寒生万树涛。——明· 王世贞《沸水岩》
康熙字典
濤【巳集上】【水部】 康熙筆画:18画,部外筆画:14画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徒刀切,音陶。《說文》大波也。《郭璞·江賦》激逸勢以前驅,乃鼓怒而作濤。
又《集韻》陳留切,音儔。義同。
又是酉切,音受。與同。水名,在蜀。或作濤。
又大到切,音導。與燾同。《說文》溥覆照也。
又《韻補》叶陳如切,音除。《柳宗元詩》蒸蒸在家,其父世漁。飮酒不節,死於風濤。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濤【卷十一】【水部】
大波也。从水壽聲。徒刀切
包含《涛》的名句
- 人间更有风涛险,翻说黄河是畏途。
出自:宋琬《渡黄河》
- 秋色冷并刀,一派酸风卷怒涛。
出自:陈维崧《南乡子·邢州道上作》
- 万顷风涛不记苏。雪晴江上麦千车。
出自:苏轼《浣溪沙·万顷风涛不记苏》
- 万顷风涛不记苏。雪晴江上麦千车。但令人饱我愁无。
出自:苏轼《浣溪沙·万顷风涛不记苏》
- 长江万里东注,晓吹卷惊涛。
出自:吴潜《水调歌头·焦山》
- 涛澜汹涌,风云开阖。
出自:苏辙《黄州快哉亭记》
- 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出自: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
- 湖清霜镜晓,涛白雪山来。
出自:李白《送友人寻越中山水》
- 一棹碧涛春水路。过尽晓莺啼处。
出自:晏几道《清平乐·留人不住》
-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出自: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出自: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出自:李清照《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
- 涛的词语 组词
- 涛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