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纱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纱(紗)
⒈ 用棉麻纤维、化学纤维等纺成的细缕,用它可以捻成线或织成布:棉纱。纺纱。
⒉ 经纬线稀疏或有小孔的纺织品:羽纱。窗纱。纱布。纱帽(古代文官戴的一种帽子,后作官职的代称。亦称“乌纱帽”)。
⒊ 像纱布的:铁纱。塑料纱。
异体字
- 紗
汉英互译
gauze、voile、yarn
造字法
形声:从纟、少声
English
gauze, thin silk; yarn, thread
※ 纱的意思、基本解释,纱是什么意思由查查字学习工具网在线字典查字词提供。
纱的笔顺分步演示

与《纱》字相关的姓氏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 纱
紗
〈名〉
(1) (会意。从糸(
),从少。本义:轻细的绢)(2) 轻细的丝麻织物,古时多以蚕丝为之。古亦作“沙”[thin,tough silk]
白纱入缁,不染自黑。——汉· 王充《论衡》
绸缎一百三十卷,纱绫一百八十卷。——《红楼梦》
(3) 又如:纱元(纸制的纱缎和元宝;祭品);纱绢(细薄丝织品的通称;纱手帕);纱罗(轻软细薄的丝织品的通称);纱笼中人(喻命中富贵,可官至宰相)
(4) 麻、棉等纺成的细缕。俗称“棉纱”或“麻纱” [yarn]。如:棉纱;纱厂(棉纺工厂)
(5) 今泛指用棉麻、化学纤维或其他材料制成的经纬线稀疏的织品 [gauze]
温温土炉火,耿耿纱笼烛。——唐· 白居易《宿东亭晓兴》
(6) 又如:纱帐(纱制帐幕);纱屉子(纱窗。旧时的窗户分两层,里面一层多用纱糊,透明,通气);纱帷(即纱帐);纱幌(纱制窗帘);乔其纱;泡泡纱;纱窗(蒙纱的窗户);纱罩(蒙纱的灯罩;蒙纱的防蝇罩;煤气灯上的主要附件)
康熙字典
紗【未集中】【糸部】 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4画
《廣韻》所加切《集韻》《韻會》《正韻》師加切,音沙。《玉篇》紗,縠也。《廣韻》絹屬。一曰紡纑也。《急就篇註》已紡而成謂之紗。《前漢·江充傳》充衣紗縠禪衣。《註》師古曰:紗縠,紡絲而織之也,輕者爲紗,縐者爲縠。古通沙。《周禮·天官·內司服》緣衣素沙。《註》素沙者,今之白縛也。今世有沙縠,名出於此。
又《集韻》弭沼切,音眇。紗,微也。或作。《韻會》紗,今作緲,又通作眇。
又《韻補》叶桑河切。《劉楨·魯都賦》妖服旣工,刻畫綺紗。和顏揚眸,盱風長歌。
包含《纱》的名句
- 临水整乌纱。两鬓苍华。故乡心事在天涯。
出自:吴琚《浪淘沙·岸柳可藏鸦》
- 纱窗日落渐黄昏,金屋无人见泪痕。
出自:刘方平《春怨》
- 池塘过雨急鸣蛙。酒醒明月照窗纱。
出自:夏言《浣溪沙·庭院沉沉白日斜》
- 风风雨雨梨花,窄索帘栊,巧小窗纱。
出自:乔吉《折桂令·客窗清明》
- 世间珍果更无加,玉雪肌肤罩绛纱。
出自:丘浚《咏荔枝》
- 庭前雪压松桂丛,廊下点点悬纱笼。
出自:刘禹锡《更衣曲》
- 日射纱窗风撼扉,香罗拭手春事违。
出自:李商隐《日射》
-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出自: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
-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出自: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 鸳鸯密语同倾盖,且莫与、浣纱人说。
出自:张炎《疏影·咏荷叶》
- 病骨支离纱帽宽,孤臣万里客江干。
出自:陆游《病起书怀》
- 对酒卷帘邀明月,风露透窗纱。
出自:苏轼《少年游·润州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