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加之罪的成语故事


欲加之罪

拼音yù jiā zhī zuì

基本解释要想加罪于人,不愁找不到罪名。

出处春秋·鲁·左丘明《左传·僖公十年》:“不有废也,君何以兴?欲加之罪,其无辞乎?”


欲加之罪的典故

春秋时期,晋献公宠信骊姬造成申生自杀,重耳与夷吾出逃,国内大乱。夷吾借助秦穆公的兵力回国继位,他对曾经杀死两位国君的里克采取拉拢的策略,又担心他会谋反,就赐死他。里克自知罪责难逃,说这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欲加之罪)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不登大雅之堂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一回:“这部评话,原是不登大雅之堂的。”
残花败柳 元 白朴《墙头马上》第三折:“休把似残花败柳冤仇结,我与你生男长女填还彻,指望生则同衾,死则共穴。”
不骄不躁 毛泽东《中共中央关于同国民党进行和平谈判的通知》:“只要同志们对于军事政策(行动和作战)和团结人民的政策,不犯大错误,谦虚谨慎,不骄不躁,是完全有办法的。”
鸥鸟不下 战国 郑 列御寇《列子 黄帝》:“海上之人好沤鸟者,每旦之海上,从沤鸟游,沤鸟之至者百住而不止……明日之海上,沤鸟舞而不下也。”
刻骨铭心 唐 李白《上安州李长史书》:“深荷王公之德,铭刻心骨。”
一拥而上 钱钟书《围城》:“每人手提只小箱子,在人堆里等车,时时刻刻鼓励自己,不要畏缩,第一辆新车来了,大家一拥而上。”
叫化子 清·刘鹗《老残游记续集遗稿》第四回:“管他有衣服没衣服,比要饭的叫化子总强点,就算那间厨房旁边的小房子,也怪暖和的,没有什么不可以的。”
源源不断 《孟子 万章上》:“欲常常而见之,故源源而来。”
咄咄逼人 晋 卫铄《与释某书》:“卫有一弟子王逸少,甚能学卫真书,咄咄逼人。”
取而代之 西汉 司马迁《史记 项羽本纪》:“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