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阳台 九月初三悼杨生作
高阳台 九月初三悼杨生作。清代。朱庸斋。 趁暝鸦翻,堆寒叶积,画楼消息重探。梦醒欢丛,家山望绝天南。灯昏罗帐沈沈夜,记年时、九月初三。更那堪、恨结垂杨,泪满青衫。闲来忍忆樽前句,甚惊秋摇落,先悼江潭。漫托春心,可怜怨宇冤衔。飙风倘逐羁魂去,怕九阍、天路难谙。渺烟岚,楚些愁招,断札谁缄。 
 
						[清代]:朱庸斋
						
						
						
						
							 趁暝鸦翻,堆寒叶积,画楼消息重探。梦醒欢丛,家山望绝天南。
灯昏罗帐沈沈夜,记年时、九月初三。更那堪、恨结垂杨,泪满青衫。
闲来忍忆樽前句,甚惊秋摇落,先悼江潭。漫托春心,可怜怨宇冤衔。
飙风倘逐羁魂去,怕九阍、天路难谙。渺烟岚,楚些愁招,断札谁缄。
  
							
							 趁暝鴉翻,堆寒葉積,畫樓消息重探。夢醒歡叢,家山望絕天南。
燈昏羅帳沈沈夜,記年時、九月初三。更那堪、恨結垂楊,淚滿青衫。
閑來忍憶樽前句,甚驚秋搖落,先悼江潭。漫托春心,可憐怨宇冤銜。
飙風倘逐羁魂去,怕九阍、天路難谙。渺煙岚,楚些愁招,斷劄誰緘。
 							 
						 
						
													
					 
					
				 
																
				
				
					
					唐代·朱庸斋的简介
					
									 朱庸斋(1920一1983),原名奂,字涣之。词学家、书法家。广东新会县人,世居西关。出身书香世家,为晚清秀才朱恩溥的儿子。幼时研读古典文学,尤酷爱词章,随陈洵学词, 13岁能吟诗,深得老师喜爱。青年时以词知名,长期系统研究词学,提出填词以“重、拙、大”作标准,后又加“深”字,对词学发展作出了贡献。除词学外,偶作明人小品画亦楚楚可人,书法习钟繇,雍容雅秀,尤工于小札和题跋。1983年,朱庸斋肾病复发,病逝于广州西关之分春馆。 
 ...〔
				
► 朱庸斋的诗(201篇)				〕 
				 
				
				
					
					
						明代:
						周是修
					
					
					
					
						 君莫欺,贫贱儿,陋巷陈平终帝师。君莫誇,富豪子,铜山邓通终饿死。
世间万事如转烛,明日升沈安可卜。请君听我浩浩歌,古往今来情奈何。
 
						  君莫欺,貧賤兒,陋巷陳平終帝師。君莫誇,富豪子,銅山鄧通終餓死。
世間萬事如轉燭,明日升沈安可蔔。請君聽我浩浩歌,古往今來情奈何。
 
					 
									 
				
					
					
						元代:
						胡奎
					
					
					
					
						 青青江上蒲,宛宛水中鱼。楚楚东家女,盈盈楼上居。
泠泠抚瑶瑟,粲粲被罗襦。昔如昆山玉,今如浊水珠。
 
						  青青江上蒲,宛宛水中魚。楚楚東家女,盈盈樓上居。
泠泠撫瑤瑟,粲粲被羅襦。昔如昆山玉,今如濁水珠。
 
					 
									 
				
					
					
						:
						程千帆
					
					
					
					
						 惠施过孟诸,庄周弃馀鱼。濠梁虽共游,踪迹亦略殊。
穷达与贫富,夜旦相代居。争关梦觉间,栩栩复蘧蘧。
 
						  惠施過孟諸,莊周棄馀魚。濠梁雖共遊,蹤迹亦略殊。
窮達與貧富,夜旦相代居。争關夢覺間,栩栩複蘧蘧。
 
					 
									 
				
					
					
						宋代:
						刘弇
					
					
					
					
						 提壶芦能送好声,客来长是及门迎。惜花待著连天幕,赌酒须翻卷海觥。
  
						  提壺蘆能送好聲,客來長是及門迎。惜花待著連天幕,賭酒須翻卷海觥。
  
					 
									 
				
					
					
						清代:
						朱彝尊
					
					
					
					
						 峻坂盘神树,阴崖凿鬼工。芳尘羽扇冷,春燕玉堂空。
不睹关门险,谁开造化功。经过遗像肃,千载岭云东。
 
						  峻坂盤神樹,陰崖鑿鬼工。芳塵羽扇冷,春燕玉堂空。
不睹關門險,誰開造化功。經過遺像肅,千載嶺雲東。
 
					 
									 
				
					
					
						:
						黄节
					
					
					
					
						 式闾过里独彷徨,尽日追寻到此乡。一族义声存废灶,孤臣词赋痛浮湘。
更谁真意紬诗外,不减春阴过夕阳。我愧长沙能作赋,摄衣来拜道援堂。
 
						  式闾過裡獨彷徨,盡日追尋到此鄉。一族義聲存廢竈,孤臣詞賦痛浮湘。
更誰真意紬詩外,不減春陰過夕陽。我愧長沙能作賦,攝衣來拜道援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