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骆公骕同学游青城诗
和骆公骕同学游青城诗。近现代。刘咸荥。 廿年不到青城峰,梦中云气盘苍龙。诗思遥遥隔天外,至今空翠馀胸中。诵君佳什心神开,俨然眼底群山来。诗思玲珑照苍雪,澹入太古无纤埃。画意诗禅谈妙理,能使山灵笑而起。今我神游最高峰,搔首问天天无语。入山入世两不知,仁静智动匪所思。人外之游胡可得,先生自疑我亦疑。笑我浮生逼衰老,小园花鸟聊与娱。不读昔贤醉乡记,还诵先生青城诗。 
 
						[近现代]:刘咸荥
						
						
						
						
							 廿年不到青城峰,梦中云气盘苍龙。诗思遥遥隔天外,至今空翠馀胸中。
诵君佳什心神开,俨然眼底群山来。诗思玲珑照苍雪,澹入太古无纤埃。
画意诗禅谈妙理,能使山灵笑而起。今我神游最高峰,搔首问天天无语。
入山入世两不知,仁静智动匪所思。人外之游胡可得,先生自疑我亦疑。
笑我浮生逼衰老,小园花鸟聊与娱。不读昔贤醉乡记,还诵先生青城诗。
  
							
							 廿年不到青城峰,夢中雲氣盤蒼龍。詩思遙遙隔天外,至今空翠馀胸中。
誦君佳什心神開,俨然眼底群山來。詩思玲珑照蒼雪,澹入太古無纖埃。
畫意詩禅談妙理,能使山靈笑而起。今我神遊最高峰,搔首問天天無語。
入山入世兩不知,仁靜智動匪所思。人外之遊胡可得,先生自疑我亦疑。
笑我浮生逼衰老,小園花鳥聊與娛。不讀昔賢醉鄉記,還誦先生青城詩。
 							 
						 
						
													
					 
					
				 
																
				
				
					
					唐代·刘咸荥的简介
					
									 刘咸荥(1858-1949),字豫波,别号豫叟,四川双流县人。清光绪拔贡,终身从事文教工作。先后任教于成都尊经书院、游学预备学堂、通省师范学堂、四川高等学堂、成都大学、华西协合大学等校。清末曾任四川省咨议局议员、成都府中学堂监督。博通经史,尤长诗词及书画,为“成都五老”之一。著有《静娱楼诗文集》。 
 ...〔
				
► 刘咸荥的诗(60篇)				〕 
				 
				
				
					
					
						:
						释宗杲
					
					
					
					
						 今朝四月初一,衲僧放楖栗。虽然不许默照,须要人人面壁。
  
						  今朝四月初一,衲僧放楖栗。雖然不許默照,須要人人面壁。
  
					 
									 
				
					
					
						清代:
						吴铭道
					
					
					
					
						 耆旧已辽落,床前拜德公。人余柱下史,身是鲁灵宫。
杞宋文何在,齐梁运易终。吾犹及型典,信见剖鸿濛。
 
						  耆舊已遼落,床前拜德公。人餘柱下史,身是魯靈宮。
杞宋文何在,齊梁運易終。吾猶及型典,信見剖鴻濛。
 
					 
									 
				
					
					
						:
						宋孝宗
					
					
					
					
						 仙鹅飞去是何年,灵迹犹存古岭边。
藤老龙蟠疑护法,山幽禽语是逃禅。
 
						  仙鵝飛去是何年,靈迹猶存古嶺邊。
藤老龍蟠疑護法,山幽禽語是逃禅。
 
					 
									 
				
					
					
						明代:
						石宝
					
					
					
					
						 从仕二十载,卜居亦六七。身世任蓬转,无问喧与僻。
最后移阙西,地位更平直。趋鼓向启明,绕尽宫树碧。
 
						  從仕二十載,蔔居亦六七。身世任蓬轉,無問喧與僻。
最後移阙西,地位更平直。趨鼓向啟明,繞盡宮樹碧。
 
					 
									 
				
					
					
						明代:
						边贡
					
					
					
					
						 远抛卮酒避芳辛,静对烟空月半轮。门掩绿苔真自逸,案堆黄卷不全贫。
非才敢窃明时位,多病愁看故里春。诗侣钓朋俱出饮,也应回忆倦游人。
 
						  遠抛卮酒避芳辛,靜對煙空月半輪。門掩綠苔真自逸,案堆黃卷不全貧。
非才敢竊明時位,多病愁看故裡春。詩侶釣朋俱出飲,也應回憶倦遊人。
 
					 
									 
				
					
					
						宋代:
						梅挚
					
					
					
					
						 绣地萦回宝势长,遍游宁倦徙胡床。禅斋不顾幡风影,讲席乱飞花雨香。
苔阵暗连僧榻古,蕉旗低映佛窗凉。我来懒上东台上,目送霜楸感北堂。
 
						  繡地萦回寶勢長,遍遊甯倦徙胡床。禅齋不顧幡風影,講席亂飛花雨香。
苔陣暗連僧榻古,蕉旗低映佛窗涼。我來懶上東台上,目送霜楸感北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