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春

[宋代]:杨万里

准拟今春乐事浓,依然枉却一东风。

年年不带看花眼,不是愁中即病中。

伤春创作背景

  苏轼、黄庭坚的诗歌将宋诗的发展推向了高峰,体现了一代特色。但以黄庭坚等人为首的“江西派”提倡的“点铁成金”、“夺胎换骨”的作诗主张却忽略了诗人的思想感情和对生活的观察、体验和积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杨万里为“诚斋体”诗歌作为对江西派的一种修正,是有其积极意义的。而这首诗便是“诚斋体”的典型作品。

参考资料:

1、蒙万夫.千家诗鉴赏辞典: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66-67

伤春鉴赏

  这首《伤春》诗写的是诗人在日常生活中的感受。首句写诗人做的一个决定:对今春乐事早已安排好;次句用一个转折,推翻了之前的决定,也就辜负了好意送来春色的东风。第三句点明,不仅今年先做决定再推翻,而且年年如此;第四句指出年年辜负春光的原因。

  春日可乐,而自己却非愁即病,年年都辜负了大好春光,这种主观与客观的矛盾对立使诗人禁不住感慨万端,发出一种无可奈何的叹息。读罢此诗,诗人愁病交加的面容、苦笑的表情和自嘲的意味,给人留下了难忘的印象。不假雕饰,自然浑成,而诗意诗味即在其中,这正是“诚斋体”的成功之处。

  杨万里在《荆溪集自序》中谈到自己写诗时,曾说:“步后园,登古城,采撷祀菊,攀翻花竹,万象毕来,献余诗材。盖麾之不去,前或未应,而后者己迫。”在他看来,平日所见所闻及所感似乎无不可以成为诗歌创作的材料,这和江西派“闭门觅句”,讲究“无一字无来处”,“虽只字半句不轻出”的苦吟自然是大不相同的了。但“诚斋体”也有其弊病:由于写作比较“随便”,有些诗艺术概括不够,境界不高,社会意义也不大。此首可以说是个典型。

杨万里简介

唐代·杨万里的简介

杨万里

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男,汉族。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人。南宋杰出诗人,与尤袤、范成大、陆游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南宋四大家”。

...〔 ► 杨万里的诗(4083篇)

猜你喜欢

都门别曾乾义 其一

明代韩上桂

行年三十二,所向皆无成。西风吹我行,万籁送悲声。

双剑在匣中,隐隐作龙鸣。我生本南越,胡为眷上京。

题明伦堂

宋代刘宰

六树庭前过屋山,一枝仙桂许高攀。

风云有幸逢千载,里社应先庛万间。

移梅

元代萨都剌

几夜幽香恼梦魂,殷勤来倩陇头人。凿开东阁窗前地,分得西湖雪里春。

瘦影番来新体态,疏枝犹带旧精神。今朝伴我清吟处,不许诗怀更有尘。

山居二十咏 其十三 双鱼

宋代洪适

犀角透鱼龙,石肌蕴星斗。亦有无情花,枝头鱼贯柳。

山水友馀辞 茭白

唐代王质

春斑犀,秋彫胡,一年计,在江湖。赤脚白脚癯,黄鲜红鲜圬。

茭白,茭白,■人渔子手拍拍,桨芽橹脐晓香发。

胡明府书来道旧花园之游怃然作歌

李蓘

谢混游西池,休文宿东园。

我曾醉卧君园里,至今魂梦犹腾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