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文 > 温庭筠的诗 > 春晓曲

春晓曲

[唐代]:温庭筠

家临长信往来道,乳燕双双拂烟草。

油壁车轻金犊肥,流苏帐晓春鸡早。

笼中娇鸟暖犹睡,帘外落花闲不扫。

衰桃一树近前池,似惜红颜镜中老。

春晓曲译文及注释

译文

我家就住在往来长信宫的大道旁,小燕子双双在如烟的花草见穿梭。

出入都是油壁香车,金犊牵挽,室内陈设着流苏宝帐,鸡鸣正叫早。

天气已经回暖,笼中的娇鸟暖还在昏睡,门帘外的落花闲来也不扫。

看到暮春一树衰桃,临池倒影,不禁叹息,人也如桃花般红颜易衰。

注释

长信:本指长信宫,汉长乐宫殿名。汉太后入居长乐宫,多居此宫殿。后亦为太皇太后的代称。

拂:一作“掠”。草:一作“早”。

油壁车:古人乘坐的一种车子。因车壁用油涂饰,故名。

晓:一作“暖”。

暖:一作“晓”。

衰桃:花已凋败的桃树。

红:一作“容”。镜:指池塘的水面如镜。

参考资料:

1、彭定求 等.全唐诗(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1476

2、刘学锴.温庭筠诗词选.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11:78-79

3、邱美琼 胡建次.温庭筠词全集汇校汇注汇评.武汉:崇文书局,2015:107-109

春晓曲创作背景

  此词是作者为闺中女子代言之作,反映其闺情生活。这在温庭筠诗词中甚为常见。其具体创作时间难以确证。

参考资料:

1、邱美琼 胡建次.温庭筠词全集汇校汇注汇评.武汉:崇文书局,2015:107-109

春晓曲鉴赏

  古人好春怨秋愁,这是典型的宫怨(闺怨)诗。一般的宫怨(闺怨)诗多以凄清秋景作背景,借以烘托失宠宫嫔之寂寞凄凉心境。此首却以春晓鲜妍明丽的景物作背景,借以反衬宫嫔失宠的命运与惋惜红颜易老的心理,别具匠心。

  开头两句写春景。“家临长信”“乳燕双双”有所暗示。汉鸿嘉三年(公元前18年),汉成帝刘骜微服巡行,经过阳阿公主家,见歌女赵飞燕艳丽非常,便召她入宫,极为宠幸。不久,成帝又将其妹赵合德召入宫中,封赵氏姊妹为婕妤,从此赵氏姐妹贵倾后宫。为了进一步巩固自己在宫中的地位,赵飞燕又诬告许皇后、班婕妤有邪媒之道。许皇后被赵氏姐妹诬陷后,班婕妤见情势危急,便请求去长信宫侍奉皇太后。这里借用“长信宫”来暗喻班婕妤失宠后自避长信宫的典故,使诗歌表达闺怨之旨突显出来,内中隐含着失意的忧伤。接着两句写用品、陈设的富贵华美,隐隐透漏出一种慵懒无奈之感。家宅临近皇居,出入乘油壁香车,金犊牵挽,室内陈流苏宝帐,有春鸡报晓。不言富贵,而诗中人之豪奢自现。

  后面四句写暮春景色,“暖犹睡”“闲不扫”表现出来的是春困的慵懒,“衰桃一树”“红颜镜中老”表现出来的是容颜憔悴,青春逝去的哀怨。结尾暗以衰桃临池比喻美人临镜,叹息红颜易衰,表现出一种无限悲凉之感。

  此诗以春鸡、乳燕、落花、衰桃、娇鸟等意象渲染出了一片暮春景色。全篇几乎没有动作,也没有出现人物,纯为一个静谧柔媚的画面描绘。作者冷静客观的叙述,不作过多的主观抒情,就像是一幅图画,是一种静的客观的美。全诗语言华丽,意象密集,风格秾丽绮艳。其声调的确有接近词体之处,因此有些版本就当作词处理,调名为木兰花(或玉楼春)。

温庭筠简介

唐代·温庭筠的简介

温庭筠

温庭筠(约812—866)唐代诗人、词人。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东南)人。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所以也有“温八叉”之称。然恃才不羁,又好讥刺权贵,多犯忌讳,取憎于时,故屡举进士不第,长被贬抑,终生不得志。官终国子助教。精通音律。工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其诗辞藻华丽,秾艳精致,内容多写闺情。其词艺术成就在晚唐诸词人之上,为“花间派”首要词人,对词的发展影响较大。在词史上,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存词七十余首。后人辑有《温飞卿集》及《金奁集》。

...〔 ► 温庭筠的诗(342篇)

猜你喜欢

瑶华 感事作

问云

东风锦幕,彩仗轮辉,报新翻传帖。披红石兽,长荫里、顿染唐花香馥。

熏弦拨断,做愁听、谁哀空劫。待扫尘、深巷迷烟,冷落余霞霜发。

暨阳怀古二十三首 其五 道成墩

清代缪徵甲

呜呼,许公仁者非神仙。代民纳税法外意,后之继者难为贤。

瘗金偿赋讳施与,诧为黄白毋乃颠。医师之外设方相,周礼广立仁政篇。

送堪舆饶少峰归豫章

明代林熙春

廿载南游访十洲,半肩剑履遍瀛州。繇来世族推高第,直为亲茔下一筹。

云锁丝纶腾白鹤,江环风木卧青牛。渭城何计迟桥梓,绿蚁尊前水驿舟。

和李自得题咏小园上下平韵三十首 其七 七虞

明代邓云霄

荒园浮水镜,人拟小方壶。山岳交回护,烟波幻有无。

客从穿竹至,酒向隔村沽。半醉摇渔艇,还如泛五湖。

乾明节祝圣寿 其一

宋代田锡

百辟欢呼降诞辰,金樽献酒愿千春。延年不假丹砂效,亨寿全由圣德新。

古物进来兼药鼎,画图呈处有仙人。君恩若赏歌诗意,应念甘泉侍从臣。

新月

清代六十七

东瀛寥阔月来迟,伫待清光漾水涯。台上乍开三寸镜,窗前初画一弯眉。

鸿惊曲木云深处,鱼避沈钩浪暖时。应是婵娟深自晦,岂教玉斧镇相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