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文 > 周文质的诗 > 折桂令·过多景楼

折桂令·过多景楼

[元代]:周文质

滔滔春水东流。天阔云闲,树渺禽幽。山远横眉,波平消雪,月缺沉钩。桃蕊红妆渡口,梨花白点江头。何处离愁?人别层楼,我宿孤舟。

折桂令·过多景楼译文及注释

译文

滔滔春水向东流去,衬得天空分外广阔,飘着的朵朵白云也是如此悠闲,在树梢上停栖着鸟儿远山仿佛美人的眉黛一般,起伏有致,水面上一片平静,积雪渐渐融化,正是月缺时分,形似沉钩这渡口,有桃蕊红妆点缀,有白色梨花渲染。我的离愁在哪里?别人的离别只是短暂,而我却如此漂泊,独自借宿孤舟中。

注释

天阔云闲:天空辽阔,云儿也散去了。

横眉:美人的眉黛。

消雪:积雪渐渐融化。

桃蕊红妆渡口:用桃花装扮过的渡口。

折桂令·过多景楼鉴赏

  “多景楼”是江苏省镇江市的一处寺内建筑,具其之所心被称为“多景”,也是因为它建在山上,地势高,万事万物都可尽收眼底。诗人登高望远,前文极写所见景色之美,最后三句一问一答道出哀情,可见此曲采用的是以乐景反衬哀的情的手法。

  前三句写的是整体感受,春水东去,天空辽远、闲云飘散,视野极其开阔,那树显得对么渺远,那鸟仿佛也都消失了踪迹。就像是一种脱离尘嚣的展望,一片豁然开朗。接着具体写了所见景物:山如黛、水如镜、月缺似沉钩,寓意白昼将尽。诗人依次运用了“阔”“闲”“渺”“幽”以及“远”“平”“缺”等加以刻画,句式倒装,使景物描写细腻生动。

  再把视线住下,桃花梨花红白相间的景色下是那“渡口”和“江水”,曲至此,已经透出离别之情。尾三句便点出真意:“何处离愁?人别层楼,我宿孤舟。“有如蜻蜓点水一点而出,让原本沉浸的乐景中的人,哀感顿生。

周文质简介

唐代·周文质的简介

周文质(?-1334),元代文学家。字仲彬,建德(今属浙江)人,后居杭州。与钟嗣成相交二十余年,良人情深意笃,形影不离,故《录鬼簿》对他有详细的记载:“体貌清癯,学问渊博,资性工巧,文笔新奇。家世儒业,俯就路吏。善丹青,能歌舞,明曲调,谐音律。性尚豪侠,好事敬客善绘画,谐音律。所作杂剧今知有四种。现仅《苏武还乡》(或称《苏武还朝》)存有残曲。散曲存有小令四十三首,套数五套,多男女相思之作。

...〔 ► 周文质的诗(19篇)

猜你喜欢

夏日楼居漫兴二首 其二

王九思

世泰容吾拙,官闲似隐居。苦吟迟得句,倦读卧看书。

山色凭阑外,花香退食余。老亲身更健,千里寄双鱼。

即事

元代项炯

江南水阔疑无地,汉北风高忽似秋。鸿雁定应惊悄悄,麒麟何许泣幽幽。

步兵阮籍唯耽酒,隐士庞公不入州。敢餍朝盘惟苜蓿,封侯浑是烂羊头。

寿嫩庵赵先生十首

宋代陈元晋

开济平生学,忠精一寸心,

时危添白发,意远寄清吟。

从狩武冈和胡学士韵二首

明代杨士奇

丹崖翠岭接岧峣,万骑交驰不惮遥。前队綵旄穿碧树,中军黄幄丽晴霄。

云藏网罟参差出,草合冈原逦迤烧。农事已閒脩武事,共怀词赋从銮镳。

穆护砂 乱后重游太清宫

黄公渚

鼓枻沧溟去。践山盟、待證鸥鹭。趁禺收浪,海天霞曙。

瀛壖清浅如许。一径处、檀栾青凤舞。炎景敛、日中无暑。

赠龄首座主庵 其五

宋代释慧空

说圆不觉拖泥水,立悟分明落二三。要得不移毫发许,宝云山里宝云庵。